[实用新型]一种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5744.7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1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宪;谢菊元;王焱辉;王克惠;曹渊烨;蔡清萍;卫子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肠鸣音 监测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肠鸣音是小肠蠕动推送肠内容物(包括水和气体)时产生的声音,它的强弱反映肠蠕动的情况。肠鸣音是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是小肠运动状态的反映。肠鸣音是临床物理检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诊断某些肠道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医院尚无成熟的肠鸣音监测仪器和管理系统,仍需靠医生听诊,依靠医生的经验来判断,主观性强。且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病人需要靠医生去定时定点听诊,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肠鸣音不似心肺音那么有规律性,它的非周期性和随机性都很强,且信号微弱,容易受到环境噪音干扰,这给肠鸣音检测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肠鸣音的检测设备研究,却未实际应用的原因。
目前关于肠鸣音的检测研究,市场上已有一些检测设备,基本上都由两部分组成:声音拾取装置和模数转换装置。但还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没有成熟的肠鸣音检测设备,仍需医生听诊来诊断,主观性强,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且耗时耗力;二、没有一个合适的系统来管理肠鸣音设备,不利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智能化可视化程度不高,难以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也不利于医学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以代替原来传统的听诊方式,解决原来的听诊主观性大、容易误诊漏诊、病例无法储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检测仪,包括音频接收模块和耦接于所述音频接收模块的音频处理模块,所述音频接收模块采集人体内的声音转化为音频信息,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将所述音频信息进行放大滤波处理;通信模块,耦接于所述检测仪,以发送所述检测仪放大滤波处理后的音频信息;中央服务器,设置于远程端耦接于通信模块,以接收所述通信模块发送的音频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接收模块包括听头、压电式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所述听头通过引线与所述压电式传感器相接,以采集人体内的肠鸣音,并输出采集到的肠鸣音电平信号,所述听头、压电式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固定在一腰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式传感器为4个,所述声音传感器为1个。
进一步地,所述听头为扁平听诊头,所述扁平听诊头的拾音膜为弹性树脂膜。
进一步地,所述腰带上设有温度显示器和计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包括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压电式传感器相接,以将压电式传感器采集的肠鸣音电平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相接,以滤除环境杂音采集准确的肠鸣音。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电压为0-3.5V,频率为1-500HZ。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或3G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服务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至少一个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的佩戴于病人,携带方便,有效的节约医生的听诊时间,避免误诊和漏诊;实现了对病人进行长期的实时监察,且将听诊数据存储下来,便捷高效,便于医生反复听诊比较,对医生的确诊帮助巨大;对医院的系统化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便于医院对不同病人、不同时间的肠鸣音进行采集管理;同时该系统能将各种肠鸣音病例存储下来用于分析研究,对于肠鸣音的医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检测仪,11-音频接收模块,12-音频处理模块,2-通信模块,3-中央服务器,4-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肠鸣音监测管理系统能有效的解决环境噪音带来的干扰,将各个肠鸣音检测设备连起来,组成一个管理系统,使其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听诊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满足现在信息化社会民众对医学诊断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5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