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4528.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健;杜少华;王卫军;朱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段 锚固 注浆锚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围岩稳定的锚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是锚固在煤或岩体之间内并用于维护井巷围岩稳定的杆状结构物,锚杆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使锚固岩体产生压应力区并对加固岩层起到加筋作用,大大增强了围岩的强度,改善围岩岩层的整体力学性能。由于锚杆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且成本较低、成巷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及明显改善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等众多优点,已经成为煤矿企业井巷支护的一种主要支护方式,代表着巷道支护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根据现场巷道支护情况,并结合锚杆本身的受力结构可知,当锚杆是支护极为破碎、具有不均匀围岩层巷道围岩时,锚杆支护受力就极不均匀,在靠近锚杆自由端的部位受到的剪切力或者拉力较大,锚杆的较深部位的锚杆受力较小,同时,加上围岩破碎范围较深,采用普通锚杆由于其锚固长度不够很难锚固到深部稳定岩层,这造成了单支锚杆支护时承载能力极其有限,常出现锚杆整体被拉出、托盘滑脱,甚至出现中间部位被拉断等失效现象,进而造成围岩失稳破坏,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为了提高此类巷道围岩支护问题,提高围压整体的承载能力,往往是加大锚杆直径、增加锚杆长度或者分段锚固减少锚固的分布间距等方式改善锚杆的受力情况,不过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支护成本,而且支护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锚杆支付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注浆塞、螺母、托盘、注浆锚杆、第一连接件、缸体、环形切槽、卡翼、支座、第二连接件、活塞、活塞杆、铁丝圈、活动连杆、树脂锚杆;所述注浆锚杆、第一连接件、缸体、第二连接件、树脂锚杆依次通过螺纹连接成一杆体,注浆锚杆的一端设有托盘,并用螺母固定,端口设有注浆塞,另一端与中空的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杆,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缸体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端部开切有环形槽,缸体端头设有多个支座,活动连杆一端与活塞杆端头连接,另一端穿过缸体环形槽铰接于卡翼上,卡翼的端头铰接于支座上。
上述的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两端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上述的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中,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内部为实体结构,两端的内螺纹旋转方向与第一连接件相反。
上述的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中,所述的缸体内直径大于注浆锚杆中空直径。
上述的能自动卡紧的分段锚固注浆锚杆装置中,所述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设计成卡座结构,用铁丝圈用来固定活动连杆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浆体液压推动活塞杆体结构撑起卡翼,实现了自动推进,使得本实用新型可由一人操作,简便易行,可控性强;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锚固,同时添加卡翼加强锚固力,均衡杆体受力状况,增强围岩自稳承载能力,提高支护效果,节约了支护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的卡翼具有自动破岩动能,在浆液推动压力和预紧力作用下能自动撑起并深深嵌入锚孔壁内,与浆液锚固剂和锚孔围岩组合成一体,防止杆体被拉出,稳定牢靠;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固定的锚固区域空间,使得浆液能均匀扩散并锚固充满该空间,锚固效果好,提高了分段锚固力;
三、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注浆锚杆和普通树脂锚杆可一长一短,亦可长度相当,具体根据围岩的实际破碎情况自由选取,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围岩条件,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锚杆装置的连接装置示意图及部分构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锚杆装置的施工示意图。
图中,注浆塞1、螺母2、托盘3、注浆锚杆4、第一连接件5、缸体6、环形切槽7、卡翼8、支座9、第二连接件10、活塞11、活塞杆12、铁丝圈13、活动杆件14、树脂锚杆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4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轻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 下一篇:一种左旋全螺纹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