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快速检测试剂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3421.4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张君;刘奇;黄艺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 37229 | 代理人: | 牟迅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难辨梭状 芽孢 杆菌 毒素 快速 检测 试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诊断类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 快速检测试剂条。
背景技术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肠 炎最主要的病原菌,被认为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感染CD的临床表现可以从 无症状携带,轻中度腹泻到致命性的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ouscolitis,PMC),中毒 性巨结肠及肠穿孔等。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化疗以及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的增多和推广,以 及人口老年化,CD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过去十年,出现越来越多 的CDAD病例,原来的低危人群也有发展为严重病例的风险,而高毒力菌株的出现和传播更 使病情严重化,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疾病(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disease,CDAD)已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其在年 老体弱患者中的死亡率可高达25%。早期正确的诊断对病人的管理和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 重要。
根据2010年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协会(theSocietyforHealthcare EpidemiologyofAmerica,SHEA)和美国感染病协会(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 ofAmerica,IDSA)对成人CDI临床实施指南推荐,两步法检测用于诊断CDI:谷氨酸脱氢酶 (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检测作为初筛试验,阳性样本进一步行细胞毒素分析 (cellcytotoxicityassay,CCA)或毒素培养(toxigenicculture,TC)检测确诊。细胞培 养细胞毒素分析(thecell-culturecytotoxicityassay,CCA)和毒素培养(toxigenic culture,TC)被认为是诊断CDI感染的金标准。
CCA是将过滤除菌的粪便标本上清加入单层细胞培养上清中,共培养24-48小时后 观察毒素,主要是TcdB引起的细胞病变。为观察CD毒素引起的特异细胞病变,试验需要同时 平行做加入CD抗毒素的中和试验。
TC则需要先接种粪便标本在CD选择性培养基上,然后用EIA或CCA检测CD分泌的毒 素。厌氧培养一般需要48小时左右。较之CCA,TC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但不管是CCA还是TC,都 需要专门的试验设备和高水平技术人员,且试验耗时较长,不适合推广使用。
Real-timePCR检测CD的毒素基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Real-timePCR 检测的特异性在90-95%,灵敏性在95-96%。Real-timePCR的缺点在于由于其过于灵 敏造成的假阳性,尤其是住院并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腹泻的患者或CD的无症状携带者。另一 个限制Real-timePCR广泛应用的因素在于其需要专门的仪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单 人份检测价格昂贵。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CDI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分析(enzymeimmunoassay,EIA)检 测CD毒素TcdA或TcdA和/或TcdB,这种方法可测试多人份样本,操作简单快速,技术要求高, 但缺点是也需要与专门仪器设备配套,对试验人专业性具有一定要求,不利于大规模样本 的快速筛查及现场检验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对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检测方式中检测操作繁琐、对实验人员 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试验时间久且需专业仪器配套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难 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的快速检测试剂条,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 素TcdA和TcdB毒素的联合检测。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3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