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62658.0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8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祺;王科;马仪;钱国超;颜冰;邹德旭;刘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动力 模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电压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线圈类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电压电 流变换、隔离、保护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日益增大、结构日益复杂,线圈类 设备损毁事故也日益增多。线圈类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受到电动力的长期作用,产生 振动、局部形变,导致导线周围材料发生老化、撕裂及形变,引发设备故障;暂态运行 (如短路)时,在电流冲击和电压冲击作用下,线圈将受到巨大的电动力作用,在此巨 大电动力作用下线圈易发生变形、移位甚至烧毁,引发严重的设备故障。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线圈类电力设备产品设计时,需要进行受力仿真分析;另外当 线圈类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时,也需要及时分析受损原因,如冲击线圈的电动力等,并及 时对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
但是,设计仿真不能模拟实际状态,而且仿真出的结果也需要在实际产品或者模型 上进行验证,整个过程繁琐;当线圈类设备发生故障受损后,再进行受损原因分析,若 是由于电动力引发的设备故障,容易造成受力分析不清楚,导致设备缺陷不清、改进困 难,更有甚者存在家族性缺陷,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巨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 于对线圈受力分析、仿真及验证困难,从而导致线圈受力分析不清楚,以及由于受力分 析不清楚导致设备缺陷不清、改进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所述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线 圈、压电传感器、传导光纤、光电转换器及处理显示装置,所述压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 线圈的匝间和层间;所述压电传感器和所述光电转换器由所述传导光纤连接,所述光电 转换器与所述处理显示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电传感器包括光纤压电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器与所述处理显示装置由信号电缆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纤压电传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压电转换装置和电光转换装置,所述 传导光纤分别连接所述电光转换装置与光电转换器。
优选地,所述压电传感器均匀、对称设置在所述线圈的匝间和层间。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器包括多路并行输入接口和一路集中输出接口。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器设置有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处理显示装置包括个人计算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所述模 拟试验装置包括线圈、压电传感器、传导光纤、光电转换器及处理显示装置,压电传感 器设置在所述线圈的匝间和层间;所述压电传感器和所述光电转换器由所述传导光纤连 接,所述光电转换器与所述处理显示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电动力 模拟试验装置中的线圈受到的电动力作用产生变形,分布在线圈周围的压电传感器受到 挤压,将受力转换为光电信号并在处理显示装置上显示线圈受力分布情况,该装置用于 对变压器、电抗器等线圈类电力设备在暂态或稳态下的电动力进行模拟、分析、仿真以 及验证,是在实际生产和研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线圈类电力设备的故障分析、 缺陷处理、优化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线圈电动力模拟试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电传感器径向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压电传感器径向布置示意图;
图1-图3,符号表示:
1-线圈,2-压电传感器,3-传导光纤,4-光电转换器,5-信号电缆,6-处理显示装 置,7-外线圈,8-内线圈,9-铁芯,41-输入接口,42-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2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橡胶套上锥度套的密封机构
- 下一篇:一种输电杆塔倾斜受损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