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低压排放装置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9566.7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段新虎;魏会萍;窦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排放 装置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低压排放装置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油墨制造中,反应釜内部经常会用到易挥发溶剂,这些溶剂气体如果直接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同时,也会使油墨的固形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通常解决的办法是:1、安装冷凝器,使挥发的溶剂气体冷凝后回到反应釜,其缺点是需要冷却水,施工复杂,投资大。2、安装安全阀,当超过额定压力时进行排放,其缺点是阀芯容易堵塞,当石蜡、炭黑通过安全阀冷却凝固后造成安全阀失灵,不便维修,只能作为安全的后期保证。
这就需要在反应釜内部压力没有达到额定压力前增加低压排放装置,减少或免除常压排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低压排放装置的反应釜,实现了反应釜内挥发气体的低压排放,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利于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带低压排放装置的反应釜,它包括反应釜本体和低压排放装置,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与反应釜内腔连通,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带叶片的搅拌轴,搅拌轴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与电机之间设有减速机,所述低压排放装置包括升降式止回阀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所述升降式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
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反应釜内腔的压力表。
所述第一排气管沿竖直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压排放装置包括升降式止回阀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所述升降式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工作时反应釜内腔的挥发气体在反应釜内腔累积并产生一定压力,当其压力不足以将升降式止回阀的阀芯顶开时,升降式止回阀处于闭合状态,挥发气体不会排出,直至当反应釜内腔积累的气体压力将升降式止回阀的阀芯顶开时,升降式止回阀处于打开状态,挥发气体排出,气体排出一部分后反应釜内腔的气体压力降低,升降式止回阀的阀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升降式止回阀闭合,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反应釜内挥发气体的低压排放,减少反应釜内部溶剂气体挥发,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环保。安装低压排放装置后,反应釜内溶剂气体不再进行常压排放,保持了固含量的相对稳定,也就保证了质量的相对稳定。
升降式止回阀的上盖可以打开清洗阀芯和阀腔,保持升降式止回阀阀芯和阀腔的清洁,避免阀芯堵塞,安全可靠;反应釜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反应釜内腔的压力表,用于观测反应釜内腔的压力值;第一排气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反应釜内腔的挥发气体可以更容易的进入第一排气管,从而气体将气体更好的导向第二排气管。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带叶片的搅拌轴,搅拌轴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与电机之间设有减速机,电机和减速电机的设置保证搅拌轴转动的稳定性,减少溶剂气体的挥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式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低压排放装置的反应釜,它包括反应釜本体3和低压排放装置,反应釜本体3的顶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第一排气管1,第一排气管1与反应釜内腔10连通,反应釜本体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反应釜内腔10的压力表4,反应釜本体3内设置有带叶片的搅拌轴6,搅拌轴6与外部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6与电机8之间设有减速机7。所述低压排放装置包括升降式止回阀5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排气管2,所述第二排气管2与所述第一排气管1连通,所述升降式止回阀5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2上。
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式止回阀,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制作不同重量的阀芯,阀芯重量根据排放压力与通径面积选择,本实施例中阀芯的重量适用于0-10Kpa的低压排放。生产结束后,将升降式止回阀5的上盖53打开,就可以很方便的对阀芯52和阀腔51进行清理,保持其性能稳定(升降式止回阀5为现有技术,其阀芯52、阀腔51、上盖53等部件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9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