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水联合冷却副床放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8377.8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黄玉龙;刘岩;张国玺;徐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秀福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冷却 副床放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或鼓泡流化床锅炉的放渣装置。
背景技术
流化床锅炉分为鼓泡流化床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鼓泡床锅炉主要以埋管受热面控制床温,其特征是床内设有埋管,锅护体积较小,由于床内设有埋管,因而煤种适应性差,负荷调节范围小,埋管的磨损问题难于解决,锅炉连续运行时间短,故限制了鼓泡床的推广应用。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己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和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破碎成10mm以下的颗粒后送入炉膛,同时炉内存有大量床料,由炉膛下部配风,使燃料在床料中呈流态化燃烧,并在炉膛出口安装旋风分离器,将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通过飞灰送回装置再次送入炉膛燃烧。其运行特点是燃料随床料在炉内多次循环,有足够的时间烧尽,使飞灰含硫量下降,燃烧效率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内不设理管,以循环灰控制床温,从而解决了鼓泡床锅炉中因埋管所存在的诸多缺陷,而且具有煤种适应性极广,热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普遍是低热值、高灰分,因此产生的灰渣也特别多,而且灰渣的温度较高,一般在900℃左右,这些由上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灰渣不断聚集在流化床底部,需要通过放渣管连续或间断排出以维持锅炉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料层差压。但如将其直接排放,不仅使出渣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还会浪费其中所含的热能,致使锅炉总体热效率降低。为此,一般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都配有冷渣器,放渣管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放渣管的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连接,在布风板上均布有用于流化物料的风帽,放渣管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冷渣机,当需要放渣时,打开放渣阀,使灰渣从炉膛底部经过放渣管排出,风经过进风口进入风室,再经过风帽进入炉膛。现有的冷渣机,一般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它们均为独立系统,存在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系统复杂,运行可靠性差,冷渣量少等缺陷。采用风水冷相结合的冷却方式,克服了采用单一某种方法的缺点,既没有相对运动的部件,又可以采用相对比较小的风量,具有热利用率高、系统简单、对锅炉燃烧工况影响小等优点。但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的增大,燃烧煤种的热值降低,尤其是大量燃烧煤矸石、油页岩锅炉的出现,渣量显著增大,一般的冷渣器己无法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水联合冷却副床放渣装置,这种装置既能通过风、水的联合冷却充分降低放渣的温度,又能大大降低未燃尽的燃料直接排出炉外的几率,降低灰渣含碳量,从而提高锅炉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水联合冷却副床放渣装置,包括燃烧室、流化床,流化床由布风板、风帽组成,放渣管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放渣管的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布风板上设有风帽,放渣管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渣阀、冷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下部通过隔墙分为主床、副床,主床、副床上部连通,在主床、副床底部均设置有风帽,所述的放渣管包括设置于主床的主床放渣管和设置于副床的副床放渣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床可以设置在主床两侧、前后或中间的任意部位。
所述隔墙的设置应使副床区域避开物料及返料入口。
所述副床上部的空间内设置埋管受热面。可以吸收灰渣冷却放出的热量,对副床上的灰渣进一步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8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灶具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悬挂式灯具减震安装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