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58345.8 | 申请日: | 2015-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怡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怡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5/06 | 分类号: | B62D55/06;G01N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84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土地 整治 工程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地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政府一贯的战略思想,在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导向下,针对我国严峻的耕地形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问题,我国各地普遍开展了以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工程。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要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及化学性状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指导工程的实施及后期土地的利用。
对土壤物性即土壤物理性质的检测,例如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等。以土壤含水性为例,按照土壤的含水率的值可将土壤视为不同的类别。掌握土壤物性的类别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工程规划建设等,有利于农业生产。
目前,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对于土壤以及水中的一些指标进行检测,需要过技术人员的实地随机对土壤温度、水分和土壤盐分进行采样,常规的采集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方便搬运,且在遇到地面不平且地形不好的远距离作业地域,则需要通过汽车运输,尤其是遇到湿地或沼泽区域,更是无法进入采集,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检测工作一般需要多人协作进行,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检测采集工作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包括履带、太阳能电池板、土壤采集杆和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表面敷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蓄电池,支撑平台下方设有多个驱动轮,驱动轮外侧设有履带,驱动轮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电机,支撑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器和钻取机箱,控制器上设有遥控天线,钻取机箱内部安装有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之间垂直设有土壤采集杆,土壤采集杆两侧设有进深齿,土壤采集杆底部设有尖锥钻头,土壤采集杆一侧设有集土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和钻取机箱电连接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无线方式连接控制驱动电机和钻取机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个驱动齿轮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土壤采集杆表面设有进深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节约使用成本,适用于不同地形的遥控检测,可代替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工作,提高了测量工作的范围和能力,遥控操作,适用于不同深度土壤的采集,方便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工作,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取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土壤采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2-驱动轮、3-履带、4-尖锥钻头、5-蓄电池、6-太阳能电池板、7-遥控天线、8-控制器、9-钻取机箱、10-土壤采集杆、11-驱动电机、12-支撑平台、13-驱动齿轮、14-进深刻度线、15-集土槽、16-进深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土地整治工程的检测车,包括履带3、太阳能电池板6、土壤采集杆10和支撑平台12,所述支撑平台12上表面敷设有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电连接蓄电池5,支撑平台12下方设有多个驱动轮2,驱动轮2外侧设有履带3,驱动轮2通过驱动轴1连接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电连接蓄电池5,太阳能电池板6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5内,蓄电池5为驱动电机11提供电力,驱动电机11旋转带动驱动轮2转动,在驱动轮2外侧履带1的传动下支撑平台12实现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怡学,未经张怡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8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