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肱骨外科颈封肩夹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8151.8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英;常敏;艾元亮;张俊;杨景帆;许燕飞;王涛;郭磊;李德光;高启龙;邱发敏;李皎;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肱骨 外科 颈封肩 夹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不易滑动、脱落,固定稳固,弹性好的肱骨外科颈封肩夹板。
背景技术
骨折复位后会发生再移位,因骨骼在折断并移位时,骨骼折断的形状已有向移位方向移位的倾向,移位侧骨膜撕裂,移位路径上的软组织遭受损伤,就形成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复位后的骨骼存在着通过这些薄弱环节循原有移位径路再移位的倾向。伤侧远段肢体的重量和肌肉牵拉促使发生再移位。小夹板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成就之一,小夹板固定技术是骨折外固定技术中一种较常用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原理是将小夹板和纸压垫的固定力与束带的约束力相结合,达到骨折端复位、制动的目的,重新恢复肢体内部动力的平衡。夹板固定后,通过扎带、夹板、压垫的综合作用,能控制造成骨折端成角、旋转、分离等再移位的活动,又保留对向挤压以利骨折愈合的活动。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3cm,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很易发生骨折。而在该位置利用夹板治疗骨折,通常采用四块夹板进行包扎,四块夹板分为前、后、内、外四块,将四块夹板放好后,通过绷带进行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要考虑病人血液流通,以及病人舒适情况,包扎绷带时,通常不会非常紧固,导致前、后、外三块夹板之间容易出现相互倾斜靠拢的现象,并且由于三块夹板缺乏向心力约束而张开,造成夹板上下滑动和松动,而失去固定效果,使复位的骨折再移位,影响了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过程中,因考虑病人肢体感觉,导致绷带不会非常紧固,使得夹板容易滑动,失去固定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滑动、脱落,固定稳固,弹性好的肱骨外科颈封肩夹板。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外科颈封肩夹板,包括前、后、内和外四块夹板,其特征在于四块夹板内壁上均固定有一个气囊,每个气囊上均设置有一个气嘴,通过气嘴向气囊内充气。
将四块夹板分别固定在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前、后、内、外四个位置上,并使得每块夹板内壁上的气囊靠近患者身体,用绷带绑紧后再通过气嘴为气囊充气,待患者在能承受范围内感觉压迫后,停止充气,并关闭气嘴,此时通过气压有效提高了固定效果,利于患者恢复。
所述的气嘴设置在气囊顶部,四个气嘴均与一根进气管连通,通过进气管同时为四个气囊充气,避免充气不均衡导致夹板固定不稳或患者不适。
所述的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避免气囊内空气泄露。
所述的前、后和外三块夹板其上部均向内弯曲,有利于采用绷带固定后,减少夹板张开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外科颈封肩夹板,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四块夹板内壁上均固定一个气囊,当夹板固定后,再对气囊进行充气,增加夹板的固定性,避免夹板滑动、脱落,同时将气嘴设置在气囊顶部,并用进气管连通四个气嘴,固定后还可以利用进气管增加夹板的向心力,有效杜绝了夹板张开情况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夹板1,气囊2,气嘴3,进气管4,单向进气阀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肱骨外髁颈夹板,包括前、后、内和外四块夹板1,四块夹板1内壁上均固定有一个气囊2,每个气囊2上均设置有一个气嘴3,通过气嘴3向气囊2内充气。气嘴3设置在气囊2顶部,四个气嘴3均与一根进气管4连通,通过进气管4同时为四个气囊2充气,避免充气不均衡导致夹板1固定不稳或患者不适。进气管4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5,避免气囊2内空气泄露。前、后和外三块夹板1其上部均向内弯曲,不但减少了进气管4的长度,还能与进气管4搭配,增加夹板1的向心力,有效杜绝了夹板1张开情况的发生。
将四块夹板1分别固定在患者肱骨外髁颈骨折的前、后、内、外四个位置上,并使得每块夹板1内壁上的气囊2靠近患者身体,用绷带绑紧后再通过进气管4和气嘴3为气囊2充气,待患者在能承受范围内感觉压迫后,停止充气,并关闭气嘴3,此时通过气压有效提高了固定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中医医院,未经昆明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8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神病人护理约束装置
- 下一篇:足背韧带拉伸塑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