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57059.X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普;宋海明;何荣涛;郭伟东;傅飞峰;袁传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28 | 分类号: | H01R4/28;H01R4/4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s 母线 隔离 开关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220KV高压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GIS(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多种多样,其存在不同的缺陷:如图1及图1a所示,现有技术揭示的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点在于单侧焊接,连接导体10一端与隔离开关20连接,连接导体10另一端焊接在主母线30上,在大电流的电动力下,出现断裂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并且焊接后,连接导体10的位置直接固定,在装配过程,若与壳体40出现位置偏差时无法调节。
如图2及图2a所示,现有技术揭示的另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点在于双侧焊接,接导体10一端与隔离开关20连接,连接导体10另一端插入主母线30中,连接导体10插入部分双侧焊接,在大电流的电动力下,减少出现断裂的概率,但焊接后,连接导体10的位置直接固定,在装配过程,若与壳体40出现位置偏差时无法调节。
如图3及图3a所示,现有技术揭示的又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其特点在于利用螺栓50将连接导体10与主母线30固定,解决焊接情况下的断裂问题。但是通过螺栓50紧固,无法保证连接导体10与主母线30的良好接触,因为触指的压缩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且主母线10的螺栓孔位置固定,装配过程的调节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以确保连接导体与主母线之间的导电能力,且位置调节方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导体、主母线、触指和导向套;连接导体一端与隔离开关连接,连接导体另一端形成C形环,C形环中设置环形触指和导向套,主母线套接在环形触指和导向套中,C形环的自由端借助固定机构锁固。
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为固定螺栓。
进一步,导向套为聚四氟乙烯导向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主母线套接在环形触指和导向套中,C形环的自由端借助固定机构锁固。C形环的自由端借助固定机构锁固,通过C形环的自抱紧使主母线固定位置。由于C形环自抱紧四周受力,通过导向套的限制,使得连接导体与主母线的间隙保持一致,并保证触指的压缩量,以确保连接导体与主母线的导电能力;同时,由于是C形环的自抱紧,连接导体可在主母线的轴向方向上随意转动,且在径向方向上不出导向套的范围内随意移动,解决装配过程所出现的偏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一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a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一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纵剖图;
图2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二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a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二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纵剖图;
图3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三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三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纵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连接导体1C形环11
主母线2触指3
导向套4隔离开关5
固定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GIS共箱母线与隔离开关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导体1、主母线2、触指3和导向套4。
连接导体1一端与隔离开关5连接,连接导体1另一端形成C形环11,C形环11中设置环形触指3和导向套4,导向套4为聚四氟乙烯导向套。主母线2套接在环形触指3和导向套4中,C形环11的自由端借助固定机构6锁固。所述固定机构6可以为固定螺栓。
C形环11一端与连接导体1一体连接,C形环11另一端为自由端,C形环11可以打开套上触指3和导向套4,然后,主母线2套接在环形触指3和导向套4中,最后借助固定螺栓将自由端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7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接地线底座
- 下一篇:低功耗节能电动球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