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鼠灌胃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6727.7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3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阿依木古丽·阿不都热依木;蔡勇;扎西英派;陈士恩;魏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730124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鼠 灌胃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医学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大鼠进 行灌胃实验,方便将药物等灌到大鼠胃里同时避免伤害大鼠胃壁的的大鼠 灌胃针。
背景技术
通过给实验大鼠灌胃获得医学实验模型是药理学研究、免疫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等多种学科的动物实验中最常用手段,在对实验鼠进行灌胃操 作时需要将灌胃针插入实验鼠的食道并使灌胃针的前端到达鼠胃,由于鼠 的食道较细,在插入过程中金属灌胃针的端部容易对实验鼠的食道造成损 伤,并且插入深度不易控制,插入过浅会影响药物效果,插入过深会造成 鼠胃穿孔,甚至导致实验鼠死亡,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上述问 题,实验人员常采用一种在针管的端头设置有保护头的灌胃针。保护头通 常都是球形的圆头,避免尖锐的针管刺伤鼠的胃壁或食道。在针管的端头 设置保护头,在保护头上沿针管的轴向和侧向设置流道,但是注射药物时 由于针管和流道直径较小,出液速度较快,冲击鼠胃,容易引起鼠不适。 而且在灌胃结束后拔出针管时,容易带出部分药液,对实验结果造成不良 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鼠灌胃针,克 服了在灌胃时从保护头上流道流出的药液速度过快,冲击鼠胃,造成灌胃 实验失败,同时可避免拔出针管时不慎带出药液。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鼠灌胃针,包括针管、连接端、保护头,所述连接端、保护头 分别设置在针管的两端,在所述保护头上设置有主流道和多个设置在主流 道侧边的副流道,副流道与主流道连通,所述保护头为椭球状,保护头的 长半径与针管的轴线重合,在保护头的端头设置有凹坑,所述副流道包括 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第二副流道与主流道夹角为45°,第一副流道 与主流道夹角为10°,所述第一副流道在保护头上的开口方向朝向主流道 的出口方向,所述第一副流道的直径为第二副流道直径的1.5~2.5倍。
所述针管的中部弯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弯折角度为 165°,弯折处的圆弧半径为15~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副流道的直径为第二副流 道直径的2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头上在主流道的前端设置有凹坑,可缓冲从主流道 流出的药液;而且副流道设置为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在两者连接处 有转角,且第一副流道的直径比第二副流道大,对药液流出速度起到很好 的缓冲,避免药液冲击鼠胃;
同时,第一副流道的开口朝向主流道的出口方向,注射的药剂全部流 到保护头前端,避免拔出针管时,在保护头后侧的药剂被带出,有效保证 给药量的精准度,保证实验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头部位为剖视。
图中:1、凹坑;2、第一副流道;3、第二副流道;4、针管;5、连接 端;6、主流道;7、保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大鼠灌胃针,包括针管4、连接端5、保护头7, 所述连接端5、保护头7分别设置在针管4的两端,在所述保护头7上设置 有主流道6和多个设置在主流道6侧边的副流道,副流道与主流道6连通。 在灌胃实验中,通过连接端5将灌胃针连接在装有药剂的注射器上,然后 将灌胃针的保护头7和针管4从鼠的食道插入其胃中。
为了更好的插入鼠食道和鼠胃,同时避免伤害鼠食道和鼠胃,所述保 护头7为椭球状,保护头7的长半径与针管4的轴线重合,在保护头7的 端头设置有凹坑1,凹坑1与主流道6连通,从主流道6流出的药液进入凹 坑1时,流动空间增大,流速降低,避免了药液高流速射出时药液冲击鼠 胃,对鼠造成伤害。所述副流道包括第一副流道2、第二副流道3,第一副 流道2与主流道6夹角为10°,第二副流道3与主流道6连通,第二副流 道3与主流道6夹角为45°。如此设置,在第一副流道2与第二副流道3 在连接处有转角,起到减缓药液流速的作用,以防止药液冲击鼠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6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退撑开式颈椎前路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影像科新型取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