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585.2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秦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充元顺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刘东;黎仲 |
地址: | 637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扰流式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增压空气中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部扰流式中冷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在的汽车往往设有发动机涡轮增压装置,空气经过涡轮增压后,温度会有所上升,就需要一个增压空气中冷装置。该装置位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从而使增压后的进气温度降低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起到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而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增压空气中冷器主要冷却元件,中冷器芯体结构是口琴管与散热带以及主板经过焊接组合而成,其内部热空气与冷却空气之间是通过口琴管与散热带传递热量,从而使增压空气温度降低。但这种口琴管因为制造工艺为挤压方式,其管壁及分隔壁厚在0.5-0.6mm之间变化,因为口琴管在挤压过程中会因模具的温度高而产生磨损,在挤压过程中管壁厚度很快就会变厚,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增加,同时还将导致中冷器散热性能降低,使用这种口琴管结构的中冷器不利于使整车实现轻量化,产品散热性能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中冷器散热效果、降低产品重量的内部扰流式中冷器。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内部扰流式中冷器包括左气室、右气室、芯体、边板、主板、散热管、散热片,散热管内嵌装有一错齿状扰流片。
所说的错齿状为两相邻由连续弓形形成的齿顶部分连接、部分错开。
为了增强扰流效果,齿顶部分其长度为6-10mm,宽度为3-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散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扰流式中冷器扰流片的俯枧示意图。
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将原有的口琴式散热管改为散热管内嵌装错齿状扰流片,热空气进入散热管后,在错齿状扰流片的作用下,热空气既有直通,又有分流,形成了扰流现象,加强了散热效果。由于这种结构,可将高频焊管的壁厚降到0.35-0.45mm,扰流片料厚仅为0.12-0.15mm,这两种零件组成与散热片、主板组装后经过焊接组成中冷器芯体,其整体质量比口琴管结构中冷器轻,且因为工艺改变,其原材料厚度不会变化,制造质量稳定。试验表明,采用内部扰流式中冷器结构和现有采用口琴管的中冷器结构器总成因为材料变薄其总成重量可以减轻15%-20%,内部扰流片的采用可以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中冷器传热量增加10%-30%。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中冷器散热效果、降低产品重量的发明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参见附图1-5,一种内部扰流式中冷器包括左气室1、右气室3、芯体2、边板2-1、主板2-2、散热管2-3、散热片2-5,散热管内嵌装有一错齿状扰流片2-4。所说的错齿状为两相邻由连续弓形形成的齿顶部分连接、部分错开。为了增强扰流效果,齿顶部分其长度为6-10mm,宽度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元顺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充元顺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冷器进气室结构及其中冷器
- 下一篇: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