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区智能通道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267.6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牛有田;张艺萌;徐庶;朴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E01F9/669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智能 通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区门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区智能通道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改变了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出行方式。私家车的不断增多使得各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加派了人力和物力,目前车辆进出小区需要有专人开关门禁,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一车一档,在现代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小区智能通道闸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车辆进出小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小区智能通道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机构和出口机构,入口机构和出口机构分别包括门栏、控制门闸、辅助门闸和升降杆,门栏内部设有磁卡感应器、报警电路、喇叭和语音模块,控制门闸的内部设有脉冲信号发生器、单片机控制器、步进电机系统和旋转装置,升降杆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旋转装置相连,升降杆的另一端与辅助门闸相对且能够自由升降,控制门闸和辅助门闸上分别设有相对的且呈帘状分布的红外光电传感器,单片机控制器分别通过线路与报警电路、磁卡感应器、红外光电传感器、语音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器相连,步进电机系统分别通过线路与脉冲信号发生器和旋转装置相连,报警电路分别通过线路与值班室警报器和喇叭相连,整个装置由220V交流电压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是:当车辆进出小区时,只需将磁卡放置于磁卡感应器上,语音模块会发出“车辆通过,请注意安全”的语音提示,与此同时升降杆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升降的功能,以此实现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小区车辆的一车一挡、有序、高效的进出。同时,为了避免在车进出时被升降杆砸到的问题,本装置在控制门闸和辅助门闸上分别设置了帘状红外光电传感器,当有车辆通过时,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升降杆处于直立状态,不会在车辆通过时下降。另外,当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报警电路开始工作,一方面通过喇叭发出声音提示故障,另一方面通过导线与值班室警报器连接,发出警报,告知人员去处理。
与同类产品相比较,本产品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驾车人仅需在磁卡感应器上刷磁卡就能进出小区;
3、本实用新型中的帘状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加入,可以解决车辆进出时被升降杆误砸的难题;
4、本实用新型特有的故障报警功能,能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为维修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模块图。
图面说明:1、磁卡感应器,2、报警电路,3、喇叭,4、脉冲信号发生器,5、单片机控制器,6、步进电机系统,7、旋转装置,8、升降杆,9、红外光电传感器,10、辅助门闸,11、门栏,12、语音模块,13、控制门闸。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一种小区智能通道闸装置,包括入口机构和出口机构,入口机构和出口机构分别包括门栏11、控制门闸13、辅助门闸10和升降杆8,门栏11内部设有磁卡感应器1、报警电路2、喇叭3和语音模块12,控制门闸13的内部设有脉冲信号发生器4、单片机控制器5、步进电机系统6和旋转装置7,步进电机系统6由步进电机驱动器和步进电机构成,升降杆8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旋转装置7相连,升降杆8的另一端与辅助门闸相对且能够自由升降,控制门闸13和辅助门闸10上分别设有相对的且呈帘状分布的红外光电传感器9,单片机控制器5分别通过线路与报警电路2、磁卡感应器1、红外光电传感器9、语音模块12和脉冲信号发生器4相连,步进电机系统6分别通过线路与脉冲信号发生器4和旋转装置7相连,报警电路2分别通过线路与值班室警报器和喇叭3相连,整个装置由220V交流电压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