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桥总成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2825.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1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頔;卢锴峰;王春生;赫立远;唐欣;陈明震;曲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业中后桥总成吊装这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桥总成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的悬架(即前桥和后桥)包含弹性元件、减震元件和一些杆系,按结构形式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形式,非独立悬架的弹性元件一般采用钢板弹簧,因为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具有运动导向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独立悬架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是麦弗逊式和双叉式两种。悬架应该满足(1)在所有载荷范围内自振频率尽可能不变;(2)悬架发生碰撞前的动行程不超过一定值;(3)发生的振动能迅速衰减;(4)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悬架质量的侧向力较小;(5)汽车具有某种程度的不足转向;(6)悬架质量在制动时有抗“点头”作用和在加速时有抗“仰头”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后桥总成的吊具,将后桥总成吊装在专用的后桥吊具上,使后桥左、右两侧受力均匀,在吊装过程中,保证没有相对运动,有效防止后桥脱落,避免制动盘防尘片磕碰、划伤和变形等,并且可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使操作工的装拆过程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桥总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其特征在于:吊具本体采用“王”字形结构,由三个横梁和一个中间立柱组成,中间的横梁为主梁,最上端的横梁为后吊杆,主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块总成,滑块总成的内侧相对于中间立柱的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吊点总成,前吊杆支架与后吊杆支架连接构成中间立柱,最下端的横梁设置为前吊杆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滑块总成可以根据后桥的轴距调整两臂间距,有效适用于混线生产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除滑块总成以外,两个后吊杆端部及吊杆支架,有效固定后桥总成,防止后桥脱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除滑块总成及后吊杆端部以外,前吊杆端部及吊杆支架,可以增强后桥在吊装过程的强度,使各方向受力均匀,减少后桥变形等失效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该后桥总成吊具从结构上来看,整体结构简单,吊装牢靠,减少对后桥的磕碰、划伤,同时调整方便,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便于维护的优点。综合考虑,开发一种后桥总成吊具,即提高生产效率,又可适用于多车型混线生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后桥总成吊具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是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滑块总成1、吊点总成2、后吊杆3、后吊杆支架4、主梁5、前吊杆支架6、前吊杆端部7。
图5中A、B两处是与前吊杆端部相连,C、D两点是与后吊杆端部相连,E、F两点是与滑块总成相连。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在于其权利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桥总成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其特征在于:吊具本体采用“王”字形结构,由三个横梁和一个中间立柱组成,中间的横梁为主梁,最上端的横梁为后吊杆,主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滑块总成,滑块总成的内侧相对于中间立柱的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吊点总成,前吊杆支架与后吊杆支架连接构成中间立柱,最下端的横梁设置为前吊杆端部。
将后桥总成吊具滑块总成调整至适当位置并固定,通过左右两滑块下方的环状固定钢丝绳索与轮毂总成进行软连接,其次通过两个后吊杆与主减速器托架后托臂上进行软连接,最后将前吊杆与主减速器托架前托臂上进行辅助连接,完成后桥总成吊装操作。
本实例吊装后桥总成过程如下:先将左、右滑块下方钢丝绳索绕至相应轮毂总成上固定;其次将后吊杆下方的绳索挂到主减速器支架的后托臂上;最后将前吊杆下方的绳索挂到主减速器的前托臂上,缓缓将后桥总成吊起,完成后桥总成的吊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2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