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1115.9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才;郭庆松;陈亮;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埃维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 台管梁轻 量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车型的仪表台管梁为钢管式结构,重量相对较重,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整车安全、环保、节能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仪表台管梁进行轻量化设计是提高整车安全、环保、节能等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仪表台管梁对整车碰撞性能有较大影响,对仪表台管梁进行轻量化设计但不能降低整车安全性,即仪表台管梁的刚度、强度不能降低,同时,轻量化结构还要满足工艺要求,这就使仪表台管梁的轻量化设计成为车辆制造业的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可在不降低仪表台管梁的刚度、强度的前提下,使管梁的重量减少约40-50%,同时,该装置有效满足制造工艺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包括仪表台管梁主体、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制动踏板安装支架;所述仪表台管梁主体包括司机侧管梁和副司机侧管梁;所述司机侧管梁和副司机侧管梁均为U型结构的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司机侧管梁和副司机侧管梁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为铝合金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司机侧管梁和副司机侧管梁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采用氩弧焊分段焊接或电子束点焊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司机侧管梁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的厚度和截面小于司机侧管梁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采用镁铝合金压铸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采用镁铝合金压铸件结构采用铝合金压铸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仪表台管梁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仪表台管梁主体采用两个“U”形铝合金板材冲压件搭接结构,搭接部位采用氩弧焊分段焊接或电子束点焊连接结构,即能保证管梁的整体强度,又保证管梁能有效躲避仪表台内部安装空间。
2、仪表台管梁主体左、右侧采用不同截面和不同材料厚度的冲压件搭接,搭接部位采用氩弧焊分段焊接或电子束点焊连接结构,保证管梁主体各部位的不同强度要求。
3、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制动踏板安装支架等强度要求较高的支架采用镁铝合金压铸件结构,通过适当增加压铸件壁厚和优化内部加强筋的设计,提高固定点的刚度、强度,搭接部位采用氩弧焊分段焊接或电子束点焊连接结构,既保证支架的强度要求,又保证支架的重量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图1的D-D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图1的E-E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制动踏板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装置的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仪表台管梁轻量化结构,包括仪表台管梁主体10、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0、制动踏板安装支架30;所述仪表台管梁主体10包括司机侧管梁11和副司机侧管梁12;所述司机侧管梁11和副司机侧管梁12均为U型结构的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司机侧管梁11和副司机侧管梁12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为铝合金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司机侧管梁11和副司机侧管梁12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采用氩弧焊分段焊接或电子束点焊方式连接,如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B-B、D-D剖面的布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司机侧管梁12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的厚度和截面小于司机侧管梁11的U型结构板材冲压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0和制动踏板安装支架30根据强度要求的高、低分别采用镁铝合金压铸件结构、铝合金压铸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埃维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埃维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1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精确匹配查找引擎转发具有标识符的分组的系统
- 下一篇: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