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长距离缆线智能防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0981.6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0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翼扬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长距离 缆线 智能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智能防护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纤长距 离缆线智能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的线缆防盗系统都是采用在电缆中增加电阻或者 电压控制元件,当电缆被切断时,通过电缆中电阻或者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电 缆的破坏,并且对电缆的切割点进行定位,虽然该方法可以对电缆断点进行 定位,但是此时电缆已经被损坏,损失已经造成,因此普通的线缆防盗系统 具有一定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长距离缆线智能防护系统,该防护系 统通过在电缆上端铺设一层光纤,通过光纤的光损耗来提前预判线缆的破坏 点并对其进行定位,能够有效避免电缆的破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长距离缆线智 能防护系统,包括起偏器、耦合器、检偏器、探测光纤、光纤探测器、光强 探测系统、光纤分析仪、偏振漂移报警器、人为探测报警器、核心运算器和 GPS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偏器与所述耦合器一端相连,所述耦合器 另一端与所述检偏器一端相连,所述检偏器另一端通过多根所述探测光纤与 所述光纤探测器一端相连,所述光纤探测器另一端与所述光强探测系统一端 相连,所述光强探测系统包括距离分析仪、接头损耗仪、链路损耗仪、光纤 衰减仪和反射回波仪,所述距离分析仪、所述接头损耗仪、所述链路损耗仪、 所述光纤衰减仪和所述反射回波仪由上至下依次相互连接,所述光强探测系 统输出端与所述光纤分析仪相连,所述光纤分析仪分别与所述偏振漂移报警 器、所述人为探测报警器、所述核心运算器和所述GPS定位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光纤探测器采用超辐射二极管取代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
优选地,所述光强探测系统的所述距离分析仪与所述GPS定位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光纤分析仪内设置有光电转换器,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用于所述光纤分析仪的动力来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 防护系统具有提前预判功能,利用光纤的振动导致光损耗的产生而对线缆破 坏点进行定位,这样能够在线缆破坏之前对其进行提前报警,而且该防护系 统还能够对非人为行为造成的光损耗进行分析,有效提高了线缆防护系统的 智能性,大大提高了线缆防护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起偏器;2、耦合器;3、检偏器;4、探测光纤;5、光纤探 测器;6、光强探测系统;6-1、距离分析仪;6-2、接头损耗仪;6-3、链路 损耗仪;6-4、光纤衰减仪;6-5、反射回波仪;7、光纤分析仪;8、偏振漂 移报警器;9、人为探测报警器;10、核心运算器;11、GPS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 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长距离缆线智能防护系统,包括 起偏器1、耦合器2、检偏器3、探测光纤4、光纤探测器5、光强探测系统 6、光纤分析仪7、偏振漂移报警器8、人为探测报警器9、核心运算器10 和GPS定位器11,起偏器1与耦合器2一端相连,耦合器2另一端与检偏器 3一端相连,检偏器3另一端通过多根探测光纤4与光纤探测器5一端相连, 光纤探测器5另一端与光强探测系统6一端相连,光强探测系统6包括距离 分析仪6-1、接头损耗仪6-2、链路损耗仪6-3、光纤衰减仪6-4和反射回波 仪6-5,距离分析仪6-1、接头损耗仪6-2、链路损耗仪6-3、光纤衰减仪6-4 和反射回波仪6-5由上至下依次相互连接,光强探测系统6输出端与光纤分 析仪7相连,光纤分析仪7分别与偏振漂移报警器8、人为探测报警器9、 核心运算器10和GPS定位器11相连。
优选地,光纤探测器5采用超辐射二极管取代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
优选地,光强探测系统6的距离分析仪6-1与GPS定位器11相连。
优选地,光纤分析仪7内设置有光电转换器,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用 于光纤分析仪7的动力来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翼扬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翼扬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0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α-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桃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