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0899.3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4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廖天伦;眞田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1/10 | 分类号: | B65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凤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品***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带传输装置中,为了替换在传输中的传动皮带,技术服务人员需要移除输 送带模块并带回服务中心。而且,还需要夹具来矫正皮带的张力。
由于需要许多设备的支持,因此,不能在带传输装置的现场直接替换输送带。因 而,存在有为了替换输送带会需要较长的停止装置工作时间的缺点(问题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传输装置,其能够实现在 现场最小化地使用工具自如地替换输送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传输装置,具有壳体及在该壳体中架设在第一 支撑轴所设置的第一槽轮和第二支撑轴所设置的第二槽轮上的输送带,所述带传输装置还 包括:第一卡住部,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轴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第二卡住部,能 够将所述第二支撑轴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及张力调整装置,装卸自如地安装 在所述壳体上,用于自动调节所述输送带的张力,所述输送带能够自如地进行替换。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还包括:指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明示 出替换所述输送带所必要的装卸部件。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指示部是标记在所述壳体上的标识,所述 标识标记在与作为所述必要装卸部件的所述第一卡住部、所述第二卡住部的各个卡住部所 在位置对应的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板部件,所述第一板部件为正方 形或长方形,长度或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轮的外半径和内半径之差的高度,用于对所述第 一槽轮装卸所述输送带;以及第二板部件,所述第二板部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长度或宽度 大于所述第二槽轮外半径和内半径之差的高度,用于对所述第二槽轮装卸所述输送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张力调整装置包括调整轴、张紧轮、弹性 部件,所述调整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张紧轮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调整轴上, 宽度大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并能够与所述输送带的内表面进行接触,所述弹性部件对所 述调整轴进行偏置,以使所述调整轴通过所述张紧轮自动地对所述输送带给予向上的张 力。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壳体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 壁,所述第一侧壁竖直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贯穿槽,所述第二侧壁竖直设 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二端部的与所述第一贯穿槽对置的第二贯穿槽,所述第二贯穿槽与所 述第一贯穿槽相比长度长,由下端部的圆弧槽和与该圆弧槽的两边缘连接的平行槽一体构 成,所述第一贯穿槽和所述第二贯穿槽分别以所述调整轴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 部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来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一卡住部装卸自如地卡在所述第一支 撑轴的所述第二侧壁里侧的右端部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卡 住部装卸自如地卡在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所述第一侧壁外侧的左端部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 支撑轴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弹性部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另 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端部为扁平形状,并以限制所述调整轴左右转动的 方式嵌入到所述第二贯穿槽中,所述调整轴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端部进行向下偏 置,以所述第一贯穿槽为中心通过所述第二端部向上转动,从而自动使所述张紧轮给予所 述输送带向上的张力,所述弹性部件是拉伸弹簧。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输送带包括前端部、后端部及中间部,所 述输送带能够以所述前端部在解除所述调整轴的调整下移到平放在所述第一槽轮左侧附 近且从前向后顶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的所述第一板部件上,并通过移下所述第一卡住部从 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右端部被卸下、所述后端部移到平放在所述第二槽轮左侧附近且从后向 前顶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的所述第二板部件上,并通过移下所述第二卡住部从所述第二支 撑轴被卸下、以及所述中间部从移下的所述调整轴的所述第一端部被卸下的方式被换下, 并以与上述相反的安装方式被换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带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一卡住部及所述第二卡住部均是卡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0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