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开关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9576.2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涛;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开关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工装,特别涉及一种点火开关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载电子电器元件在数量上不断增 加,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点火开关作为一种在整车上常见的电气元 件其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在试验过程中对其耐久性考核非常严格。因此需要 一种在开展点火开关耐久性试验的时候能够将点火开关固定起来、安装简便的 点火开关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点火开关固定装置,该点火开 关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廉,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运 输。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火开关固定装置,包括:夹块,所述夹块 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 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连 接,所述第一夹臂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臂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 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开口方向相对;压块,所述压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 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以及相对设置的抵接部和压紧部,其中所述第一滑轨与所 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压紧部和 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点火开关的容置空间;以及夹紧装置,包括固定 件和压紧件,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两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夹臂 和所述第二夹臂上,所述压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压块的抵接部抵 接。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为用于调节夹持点火开关松紧的螺栓,所述压紧件与 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点火开关固定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夹臂与螺栓配合固 定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两端与螺栓配合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 夹臂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点火开关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压块与夹块的配合,实现将 点火开关夹持固定,一方面,第一夹臂上的第一滑槽,以及第二夹臂上的第二 滑槽,很好的将压块的移动限定在压紧或松开点火开关的方向上,另一方面, 压紧件的一端与抵接部相抵,通过调节压紧件与抵接部相抵部分的长度,可推 动压块压紧或松开点火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廉,移 动方便,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火开关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夹臂-101、第二夹臂-102、连接部-103、第一滑槽-1011、第二滑槽-1021、 第一滑轨-201、第二滑轨-202、抵接部-203、压紧部-204、固定件-301、压紧 件-302、底座-4、容置空间-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火开关固定装置,该点火开 关固定装置包括:夹块,所述夹块包括:第一夹臂101、第二夹臂102和连接 部103,其中所述第一夹臂101和所述第二夹臂102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103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102的一端连接,所述 第一夹臂10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11,所述第二夹臂10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 1021,所述第一滑槽1011和所述第二滑槽1021的开口方向相对;压块,所述 压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轨201和第二滑轨202,以及相对设置的抵接部203 和压紧部204,其中所述第一滑轨201与所述第一滑槽1011滑动连接,所述 第二滑轨202与所述第二滑槽1021滑动连接,所述压紧部204和所述连接部 10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点火开关的容置空间5;以及夹紧装置,包括固定件301 和压紧件302,其中所述固定件301的两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第 一夹臂101和所述第二夹臂102上,所述压紧件302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件 301与所述压块的抵接部203抵接。
进一步,所述压紧件302为用于调节夹持点火开关松紧的螺栓,所述压紧 件与所述固定件301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9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能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环保、防鼠、耐高温、阻燃的高速机车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