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向外张力衬套的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49507.1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蒙 |
| 主分类号: | F16L47/02 | 分类号: | F16L4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宛文鸣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向外 张力 衬套 电磁感应 熔接 型双热熔管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向外张力衬套的 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背景技术
关于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本申请人曾经申请了两项专利,分别是: 中国专利号为201420433250.X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 件、中国专利号为201520016106.0的一种电磁熔接型双热熔管件结构。
这两项专利结构在应用中针对较大口径管材的安装时仍然有缺陷,其缺陷 在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于PSP钢塑复合压力管及双热熔管件的安装时, 首先电磁感应加热的是PSP钢塑复合压力管的钢管层,钢管层的热量既纵向也 会轴向传递,在插口与承口的高度差范围内,管材内壁塑料同样因为钢管纵向 传递热量,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段的管材内壁塑料同样会进入融熔状态,那 么缺乏有效的张力控制的情况,融熔的塑料不但膨胀同时具有流动性,很有可 能造成塑料流动堵塞管道甚至于塑料被撕裂、击穿造成安装事故,尽管这样的 概率并不高,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安装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向外张力衬套 的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向外张力衬套的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 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所述内环为插口,所述外环为承口, 所述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所述承口的端口开设 有环状熔接效果观察口,所述插口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 的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具有开口,所述金属衬套的外端高于所述插口的外 端。
其中,所述金属衬套的开口为直线开口或锯齿状开口。
其中,所述金属衬套设置有凸起的加强筋。
其中,所述金属衬套开设有直径小于6mm的小孔。
其中,所述金属衬套的外端高于所述插口的部分形成衬套端部,所述衬套 端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金属衬套的本体的外径,所述衬套端部的内径也大于所述 金属衬套的本体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可以通过设置于承 口的环状熔接效果观察口进行观察,从而较准确地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有 效观察到熔接效果;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插口内壁处设置有一个带有向外张 力的金属衬套,且该金属衬套伸出插口的端部,在充分考虑该金属衬套的适用 的管径中,在大口径管件设计时将伸出插口的部分扩径,使之与管道的内壁的 间隙控制在更小一点范围,当插口的塑料处于融熔状态时,由金属衬套所产生 的向外张力会使插口的塑料与管材内壁的塑料(同样处于融熔状态)贴合的压 力加大,从而获得更佳的安装效果,也因此,插口塑料厚度相应可以减簿,从 而加大了管件部位的通径;这样的管件结构将完全回避可能的安装风险,并使 得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小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 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熔接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熔接端在安装金属衬套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熔接端在安装金属衬套并插入钢塑复合管时的剖 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塑料熔接端,11——插口,12——承口,13——承接口,14——环状 熔接效果观察口,2——金属衬套,21——衬套端部,3——钢塑复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带有向外张力衬套的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 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1,其中,塑料熔接端1包括内环、外环,内环为 插口11,外环为承口12,插口11与承口12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3的 承接口13;承口12的端口开设有环状熔接效果观察口14,插口11的内壁设置 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2,金属衬套2具有开口。金属衬套 2的外端高于插口11的外端,即金属衬套2的外端部分伸出插口11的外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蒙,未经杨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9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交通状况估计方法
- 下一篇:光刻预处理方法及光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