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口电磁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9478.9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包波;尤义仁;黄玉晶;闫军;刘强;刘兆鹏;单长城;郑艳梅;于登科;李枫;王宇新;郭飞;顾彦欣;陆洋;吴万里;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6/04 | 分类号: | E21B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口 电磁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采油井口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气体从地下采到地面的必经通道。其中,设置在井 口处光杆上的盘根盒是用于控制油气井喷、泄漏的重要部件。当盘根盒里面的盘根磨损、翻 背时,盘根盒密封不严,油气就会从盘根盒上端泄漏,造成污染甚至是井喷事故,因此,及 时更换盘根,避免油气泄漏,是采油管理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但是,每到秋冬季节,温度 降低,稠油、超稠油流动性差,盘根盒内稠油与盘根凝结,如果使用常规办法,无法取出压 帽和盘根等。
目前,在采油工业领域,冬季普遍使用汽油喷灯对井口进行明火烘烤加热,以使井口处 盘根盒内的稠油的粘度降低,从而便于操作人员从井口处取出盘根盒。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井口进行明火烘烤来对稠油进行加热这种方法,可能会引燃井筒内天 然气,从而导致引发火灾,这会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如果操作人员喷灯操作不 当,可能会造成烧伤、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以实现在操作人员取出井口处盘根 盒时保障其生命安全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所围成的腔体,所述内壳和外壳 均具有成一体结构的两对侧,所述内壳的两对侧之间的距离与井口处盘根盒的外径相匹配;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腔体相适配,所述电 磁线圈能在通电后产生对所述盘根盒中的稠油进行加热的磁场。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U型壳体或凹型壳体。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井口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电磁 线圈和所述外壳之间。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井口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感应电源,所述感应电源用于为所述 电磁线圈供电,以使所述电磁线圈产生对所述盘根盒中的稠油进行加热的磁场。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源位于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外壳之间。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源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其通过所述外壳上的接口与所 述电磁线圈连接。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源包括电力转换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用于将直流电 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井口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腔体中, 所述支撑杆上缠绕有所述电磁线圈。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井口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由非铁磁材料制成。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井口电磁加热装置通 过在壳体的腔体中设置电磁线圈,利用感应电源对电磁线圈进行供电,使其产生磁场。利用 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来对盘根盒进行加热,使稠油的粘度降低,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取出盘 根盒,这不会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实现了在操作人员取出井口处盘根盒时保障其 生命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 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凹型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电磁线圈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井口电磁加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9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及使用其的软性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