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战位急救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8457.5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1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樊光辉;黎檀实;潘菲;刘圣军;张宜;吴东东;王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马灵洁 |
地址: | 43007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多功能 急救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战位急救包,特别涉及一种以 子母包结构内装药材,按照救治功能模块化分类集装并具有全面的战 术战伤救治功能的战位急救包。
背景技术
装甲战车作为地面行动的重要突击力量,承担着火线突击和火力 打击任务,其战伤特点明显。随着反装甲武器的广泛应用和高新技术 武器投入战场,装甲车辆被击中的机率显著增加,整车乘员伤死率约 80%左右,同时车舱内空间狭小,操作不便,救治任务繁重。伤情复杂, 爆炸伤、烧伤、冲击伤明显多于轻武器伤,复合伤多于单纯伤,开放 伤多于闭合伤,胸腹部伤多于腰背部伤,开放伤多数合并有骨折和神 经血管损伤。海湾、波黑和科索沃战争期间爆炸伤发生率≥80%。部分 伤员会在短时间内因大量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急需给以快速止血 和抗休克等救命治疗。装甲战车作战多在复杂地形上展开,机动速度 快、机动频率高,伤员分布范围广,伤员后送困难。已经配备过的装 甲战车战位急救装置中,有84型坦克乘务员防护急救装置(1984年设 计)、88型坦克战位急救盒(1989年设计)和战位卫生装备(2000 年设计),均为金属箱式,使用不便且救治组件更新较慢,不能满足 现代战场救治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是,装甲战车内部空间狭小,内部乘员岗位 相对固定,乘员活动受限,原战位包棱角分明,固定在车内一角,救治时 需人向箱体移动,装甲战车乘员受伤后不能自行急救。必须加强装甲战车 战位急救装备,强化战位急救功能,有效完成炸伤、烧伤等复合伤, 以及头颈部、四肢、胸腹部伤等多部位伤的急救任务。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由以下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战位急救包,其包括主包和子包;主包由包体 一、包体二、包体三和包盖组成;包体一与包体二一边连接,包体二 与包体三侧面紧贴连接,包体三与包盖一边连接。
包体一、包体二、包体三与包盖可依次平铺展开或卷式收纳。
展开时,通过各包体上方拉链开关包体;收纳时,包体一位于包体二 上方,包体一和包体二叠加贴于包体三前侧,包体一通过尼龙粘与包 体三侧面紧贴;包盖位于包体上方,通过尼龙搭扣与包体二连接,关 闭固定主包;包体呈长方体。
包盖上方设置有提手和背带;包体三背侧设置3个子包,子包与 包体三之间通过“井”字条带扣方式连接;包体三底部为尼龙粘。
各包体内部组件用弹性带定位。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子包随乘员携行,配 备止血带、急救创伤绷带,方便乘员在负伤后直接在战位上快速止血 包扎,具备火线急救止血能力;2、急救包设置提手,便于救治时提包 向伤员移动;3、主包采用卷式结构,展开后可充分暴露内部组件,解 决了层叠堆置的问题,使展收时间≤30S;内部组件用弹性带定位,相 对固定位置,方便快速取用;底部尼龙粘,可将包体粘于合适的位置, 也可方便撕下或再粘合。采用软包模式,方便携行;4、本实用新型的 战位急救包可解决出血、止血后包扎、组织缺损、烧伤、窒息及气胸 等问题,同时兼顾到固定、止痛、抗感染、剪切、消毒、眼伤包扎、 照明和搬动伤员离开战位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其中,1-包体一,2-包体二,3-包体三,4-包盖,5-包体三侧面, 6-拉链一,7-拉链二,8-拉链三,9-尼龙粘Ⅰ,10-尼龙粘Ⅱ,11-尼 龙搭扣,12-提手,13-背带,14-子包,15-条带扣Ⅰ,16-条带扣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 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实用 新型,并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 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或者 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84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逃型高效灭蝇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在温室中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