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宫宫腔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6667.0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陈道菊;黄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健;陈道菊;黄艳;彭辉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4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宫宫腔止血器,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剥离面出血占80%以上,有时出血量极大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当上述情况药物止血无效时,通常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来止血。宫腔填塞纱布来止血是一种非常原始和简单的止血方法。填塞过程耗时相当长,且对产妇的疼痛刺激重,在非麻醉状态下病人较难忍受,而且,如果经阴道填塞,无法避免纱布接触阴道壁而使无菌纱布被污染,使宫腔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并且采用填塞纱布的方式来止血,存在不易操作的缺陷,由于子宫内压力不混匀,容易导致止血失败,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临床上产后大出血都是通过采用止血水囊来压迫子宫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由于产后宫颈松弛,止血水囊在送入子宫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止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止血过程中能使子宫内腔受力均匀,且可方便送入的子宫宫腔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子宫宫腔止血器,包括送入管、止血气囊、充气囊、连接管和压力表,其特征在于:送入管内通过对称设置的滑动件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送入管外端;延伸至送入管外端的连接管端头设置有操作柄,操作柄一侧的连接管上通过充气管装有充气囊;送入管内的连接管端头设置有止血气囊。
所述的止血气囊一侧的连接管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的止血气囊外表面设置有止血海绵。
所述的充气管上装有压力表。
所述的送入管尾端端头圆周上设置有翼缘。
所述的送入管前端端头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药片计数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工作时,通过送入管可方便快捷地将止血气囊送入子宫内,通过止血气囊实现子宫内压迫止血,能使子宫内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死腔,解决了现有采用填塞纱布的方式来止血,存在不易操作的缺陷,以及采用止血水囊来压迫子宫达到止血,由于产后宫颈松弛,止血水囊在送入子宫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止血效果的问题。特别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止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送入管,2、止血气囊,3、充气囊,4、连接管,5、压力表,6、操作柄,7、止血海绵,8、翼缘,9、滑动件,10、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子宫宫腔止血器包括送入管1、止血气囊2、充气囊3、连接管4和压力表5。送入管1内通过对称设置的滑动件9安装有连接管4;滑动件9的作用是增加送入管1与连接管4之间的滑动性,滑动件9固定安装在送入管1的内壁上。连接管4的一端延伸至送入管1外端。延伸至送入管1外端的连接管4端头设置有操作柄6,操作柄6一侧的连接管4上通过充气管装有充气囊3。送入管1内的连接管4端头设置有止血气囊2;止血气囊2一侧的连接管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0,以防止送入管1在连接管4上滑脱。止血气囊2外表面设置有止血海绵7。
该子宫宫腔止血器的充气管上装有压力表8;送入管1尾端端头圆周上设置有翼缘8,以方便操作;送入管1的前端端头为锥形。
该子宫宫腔止血器使用时,首先沿连接管4将送入管1推至连接管4的前端,从而将空瘪状态的止血气囊2套在连接管4内;然后通过送入管1将止血气囊2送入至子宫宫腔内,再将送入管1沿连接管4后退,使止血气囊2暴露于子宫宫腔内即可。
止血气囊2进入至子宫宫腔内后,通过充气囊3使其膨胀,即可实现子宫宫腔止血的目的。该子宫宫腔止血器止血气囊2可使子宫宫腔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死腔,解决了现有采用填塞纱布的方式来止血,存在不易操作的缺陷,以及采用止血水囊来压迫子宫达到止血,由于产后宫颈松弛,止血水囊在送入子宫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止血效果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止血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健;陈道菊;黄艳;彭辉,未经宋健;陈道菊;黄艳;彭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