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6073.X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林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是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主产区,主要为山地丘陵地貌。其运输条件差,大中型收割机械无法到田间作业。因此,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化、轻量化是我国南方山区、丘陵地区实现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技术。
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化、轻量化有较多研究。高玉根等提出了一款割前脱粒的机型,割幅600mm收两行水稻但机型很长。时胜德等提出了一种卧式割台的半喂入机型,明显降低了茎秆输送距离,割幅700mm,由于脱粒滚筒与割台并排放置故宽度很大。王峰等采用了“U”型冶行走路线的半喂入机型,即茎秆切割后横向输送,转180毅弯后进入脱粒夹持链继续横向输送脱粒,该机型割幅600mm,其长度和宽度介于上述两款机型之间。
在驱动方式上,上述机型均采用汽油发动机,通过机械传动将动力引到各处。这样处理的弊端是:传动系统比较复杂,当遇到需要变换位置及角度时更甚;特别地,各部分的转速受到既定传动系统的约束而成固定的速比关系,对收获不同成熟度及倒伏度的水稻而言,无法通过控制油门达到调整其中某个环节速度变化之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扶禾机构和夹禾机构,所述扶禾机构一侧设有夹禾机构,夹禾机构下部设有脱粒夹持机构,脱粒夹持机构下部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与转臂连接,转臂上部设有底盘,下部设有履带行走机构,底盘上部设有脱粒机构,底盘置于伸缩支架上,伸缩支架水平位置置有输粮机构。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选用橡胶履带,履带花纹为一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转向灵活、转运方便同时具有一定生产率的机型,是真正适合山地丘陵地区使用的机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扶禾机构1和夹禾机构2,所述扶禾机构1一侧设有夹禾机构2,夹禾机构2下部设有脱粒夹持机构4,脱粒夹持机构4下部设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与转臂5连接,转臂5上部设有底盘6,下部设有履带行走机构7,底盘6上部设有脱粒机构8,底盘6置于伸缩支架10上,伸缩支架10水平位置置有输粮机构9。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7选用橡胶履带,履带花纹为一字型。
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扶禾机构1将倒伏的禾秆扶起,交给夹禾机构2;禾秆在夹持状态下完成切割,然后进入脱粒夹持机构4;禾秆在脱粒夹持链的带动下进入脱粒滚筒完成脱粒并将禾秆抛于机器后方。
机器在转运过程中,利用电动推杆3先将转臂5抬起,则扶禾机构1和割刀均被抬高,便于通过障碍。当需要调整履带轮距时,先将机器尾部的伸缩支架10放下,然后伸长电动推杆3,使转臂5向下转动,从而将整机抬起,履带离开地面以便于调整。轮距设计成可调,便于机器在田埂等狭窄地带上通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林,未经王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走式番茄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收获机械的变速箱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