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液体切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5647.1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张继宏;庞静;李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杜亚静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液体 切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水或其他液体喷射切割的装置及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 涉及一种高压液体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在 建和已建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已达50亿Ah/年。大量投入市场的锂离子电池不 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寿命终止后的回收处理问题。目前锂离子电池处理一般要结 合单体电池分离、机械破拆、有机物无害化处理、冶金回收有价金属元素等手 段。
现有技术在单体电池拆解方面,多以粉碎的方式将电池分割,以使其能够 进入冶炼工序。粉碎的方式,可大体分为整体粉碎和分拆粉碎。例如,
申请公布号为CN104183887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旧LiCoO2电池绿色拆解分离回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电池进行放电处 理;2)分离电解液并收集,回收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外壳;3)分别将正 极片和负极片机械粉碎,经水浸或煅烧回收正极材料的铝箔片、正极粗粉料 a、铝箔和正极粗粉料b;4)将正极粗粉料a、b混合一起进行球磨、过筛,经马 弗炉中煅烧,得到正极材料细粉料;5)将正极材料细粉料进行改性处理。电 池若进行整体粉碎,可能使电池上的金属壳、塑料件、橡胶等外部材料与极芯 一起被粉碎,提高了后续提取和除杂过程的难度和成本;电芯内部电解液等有 机物在整体拆解时有燃烧、爆炸的隐患,拆解可能需要低温环境,但冷冻降温 成本又很高,并不适于高容量的动力电池的拆解。
授权公告号为CN2025347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旧电池拆 解机,其包括机架、电池夹持装置、切割装置和废液回收装置,所述的机架上 设有工作台,该工作台上设有切割孔,所述的电池夹持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 所述的切割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下,其包括切刀和切刀驱动机构,所述的切刀从 切割孔出穿出外露于工作台上用于切割电池夹持装置中夹持的电池,所述的废 液回收装置设于切割孔及切刀的下方,收集从切割孔和切刀上流下的电池废 液。但是,应用该废旧电池拆解机时尚不能完全排除火花、扬尘等不利因素, 亦可能因为刀具形状、尺寸的限制,无法灵活适应多种尺寸、型号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水流切割系统,其能够用于对废旧锂 离子电池进行无害化拆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液体切割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液体切割系统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一液体切割机、输 送带、第二工作台、第二液体切割机;
所述第一液体切割机的高压液体喷射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台的上方,所 述第一液体切割机用于对待切割物进行一次切割,得到一次拆解物;
所述输送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台附近,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设置 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附近,所述输送带用于将所述一次拆解物从所述第一工作台 输送至所述第二工作台;
所述第二液体切割机的高压液体喷射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台的上方,所 述第二液体切割机用于对所述一次拆解物进行二次切割,得到二次拆解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液体切割系统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液体切割系统还包括淋洗装置,所述淋洗装置用于对所 述二次拆解物进行淋洗。
作为优选,所述淋洗装置包括喷淋机构、浸洗池,
所述喷淋机构用于向所述二次拆解物喷淋浸洗液,
所述浸洗池用于将所述二次拆解物浸泡并容置于其中。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液体切割系统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
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淋洗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和/或,
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工作台处产生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和/或,
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工作台处产生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工作台为旋转工作台,所述第一液体切割机的高压液体 喷射点为固定式高压液体喷射点;或者,
所述第一工作台为固定式工作台,所述第一液体切割机的高压液体喷射点 为旋转式高压液体喷射点;或者,
所述第一工作台为旋转工作台,第一液体切割机的高压液体喷射点也为旋 转式高压液体喷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5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十六分功分器
- 下一篇:用于电池极群入壳的过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