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雹型定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5646.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0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付向东;王志峰;朱会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198 | 分类号: | G02B7/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雹型 定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利用的定日镜。
背景技术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聚光装置,定日镜反射面跟踪太阳,将太阳光反射并聚集 到固定目标。目前定日镜反射面一般采用镀银玻璃反射镜,镀银玻璃反射镜具有反射率高、 寿命长等优点。定日镜反射面一般由多个单元镜中的玻璃反射镜拼装而成,单元镜中的玻璃 反射镜是由平板玻璃反射镜通过冷拉成为需要的微弧面而形成,并由单元镜支架保持其微弧 形状。但定日镜单元镜的玻璃反射镜是脆性材料,在较大冰雹的冲击下容易破损,使定日镜 不能工作。
有的定日镜为了提高抗冰雹型能,当然主要是提高玻璃反射镜的抗冰雹型能,在镀银玻 璃反射镜背面设置一层钢化玻璃,在镀银镜和钢化玻璃之间设有夹胶层。钢化玻璃和夹胶层 虽然提高了定日镜用反射镜的强度,但缺点是带来了反射镜成本的大幅提高,随之也带来了 定日镜成本的显著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相对低成本的防雹型定日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定日镜立柱上部安装有由俯仰旋转机构加水平旋转机构组合而成的双轴跟踪传动箱, 在双轴跟踪传动箱的俯仰旋转机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定日镜主梁,在每侧定日镜主梁上安装 有一个内平面桁架和一个外平面桁架,内平面桁架和外平面桁架相互平行并与定日镜主梁垂 直;在每侧定日镜主梁上的内平面桁架和外平面桁架上安装有两个外横梁和一个内横梁,外 横梁和内横梁与内平面桁架和外平面桁架垂直;外横梁同时与内平面桁架和外平面桁架连 结,同样内横梁也同时与内平面桁架和外平面桁架连结;两个外横梁和内横梁沿内平面桁架 和外平面桁架的长度等距布置,内横梁位于中间,两个外横梁分别位于两侧。以上构成定日 镜的主支撑结构。在两个外横梁和一个内横梁上安装有多个单元镜;所有单元镜的玻璃反射 镜构成定日镜反射面。定日镜反射面为开式或半开式结构。在非工作时间,定日镜主梁可绕 俯仰旋转机构的水平轴旋转,使定日镜反射面倒扣。在玻璃反射镜背面的定日镜结构上,平 行于定日镜反射面安装有防雹网。防雹网与玻璃反射镜之间留有间隙,防止防雹网受到冰雹 冲击时产生弹性变形冲击到玻璃反射镜。在定日镜非工作时间,定日镜反射面倒扣,这时防 雹网位于玻璃反射镜的上部,当有冰雹降落时,防雹网可挡住对玻璃反射镜造成损坏的冰雹。
具体解决方案有两种:
一、防雹网安装在单元镜支架上:
所述单元镜的玻璃反射镜的背面粘接有玻璃反射镜支撑件;所述玻璃反射镜位于单元镜 支架的上部,玻璃反射镜的反射面朝上,玻璃反射镜的背面通过玻璃反射镜支撑件与单元镜 支架连结;防雹网可以平行于玻璃反射镜固定在单元镜支架的下部。
二、防雹网安装在定日镜柱主支撑结构上:
防雹网固定在定日镜反射面背部的定日镜主支撑结构的两个外横梁和一个内横梁上。
防雹网由金属丝网和金属框架构成,金属丝网通过焊接与金属框架连接成一体。
金属丝网的网眼大小应按以下原则确定:对玻璃反射镜可造成损坏的冰雹应不能通过防 雹网。
本实用新型只是在定日镜单元镜中玻璃反射镜背面的定日镜结构上增加一层防雹网,防 雹网的成本较低,增加防雹网不会显著增加定日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日镜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日镜工在非工作状态时反射面倒扣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雹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镜的玻璃反射镜与玻璃反射镜支撑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镜的玻璃反射镜与单元镜支架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镜的玻璃反射镜通过玻璃反射镜支撑件与单元镜支架连 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日镜,其防雹网安装在单元镜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日镜,其防雹网安装在内横梁和外横梁上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向视图,为防雹网固定在内横梁和外横梁上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A-A向视图,为防雹网固定在内横梁和外横梁上的示意图。
图11为反射面为半开式的防雹型定日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5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反光检查装置
- 下一篇:皮线光缆-尾纤转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