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加侧面贴合的车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2871.5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9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侧面 贴合 车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刀在机械加工中被广泛采用,车刀由刀体,安装在刀体前端顶部的刀片组成。车刀分为左车刀、右车刀和中车刀。车刀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安装在车床上,因车刀自身的刚性不够,安装可靠性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振动大、噪音大、加工的产品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高车刀的刚性和安装可靠性,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噪音,提高加工产品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加侧面贴合的车刀,包括刀体,以及安装在刀体前端顶部的刀片,且刀片偏离刀体的左右中心线,所述刀体位于刀片正后方的部分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靠近刀体左右中心线的端面为内侧面,用于与车床的侧壁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柱内侧面的根部设置有半径为2mm的弧形缺槽,定位柱内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与刀体底部的表面粗糙度一致。方便安装,并保证定位柱后端面与车床可靠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刀体上增设定位柱,并通过定位柱的内侧面与车床的侧壁贴合,再结合现有的夹紧机构将刀体安装到车床上,显著提高了车刀的刚性和安装可靠性,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加工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左车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右车刀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图7为中车刀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3所示为增加侧面贴合的左车刀,图4—图6所示为增加侧面贴合的右车刀,图7—图9所示为增加侧面贴合的中车刀。
结合图1——图9所示,车刀主要由刀体1和刀片2组成。刀片2安装在刀体1前端顶部,且刀片2偏离刀体1的左右中心线。根据刀片2的安装位置和状态,分为左车刀、右车刀和中车刀。以上所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
刀体1位于刀片2正后方的部分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定位柱1a,定位柱1a靠近刀体1左右中心线的端面为内侧面,用于与车床的侧壁贴合;定位柱1a远离刀体1左右中心线的端面为外侧面。安装时,定位柱1a的内侧面贴合在车床的侧壁上,因此是一种增加了侧面贴合的车刀。
对于车刀,按照惯例,从图2、图5、图8中箭头所指的方向看,刀片2的前端朝向左侧,则称为左车刀;刀片2的前端朝向右侧,则称为右车刀;刀片2的前端左右对中,则称为中车刀。
对于左车刀来说,刀片2及定位柱1a均位于左右中心线的左侧,如图1—图3所示。对于右车刀来说,刀片2及定位柱1a均位于左右中心线的右侧,如图4—图6所示。对于中车刀来说,刀片2及定位柱1a既可以位于左右中心线的左侧,也可以位于左右中心线的右侧,如图7—图9所示。
最好是,定位柱1a内侧面的根部设置有半径为2mm的弧形缺槽1b,以保证定位柱1a的内侧面与车床的侧壁贴合得更可靠。定位柱1a内侧面的表面粗糙度与刀体1底部的表面粗糙度一致,同样是为了保证定位柱的内侧面与车床的侧壁贴合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2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支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挖掘机斗杆合流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