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双球面油管头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9836.8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毛国豪;王玉;华磊;何丹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压 燃油 喷射 球面 油管 头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燃油喷射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双球面油管头部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油管,作为喷射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被行内成为发动机的“血管”,其头部与燃油喷射系统的接头组装的密封性能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密封问题,就会出现燃油泄漏、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发生爆炸等安全隐患。
目前国标和ISO标准中高压油管头部均为锥形密封,锥形密封面最大的缺陷是高压油管对边界的条件很高,只要端末位置或者接头角度稍有偏差,就会产生泄漏。而一般情况下,高压油管是在燃油系统等零件安装完毕之后,最后才安装的,此时发动机其他零件装配的累积误差都已形成,一旦边界偏差就会对锥形头部的密封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压下无法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最终导致燃油泄漏。
随着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柴油机喷射压力越来越高,这对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目前现有的高压燃油管锥形头部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动机对高压油管的密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高压油管头部设计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双球面油管头部装置;主要通过在高压油管头部前、后密封面的位置设置球面,即原锥形密封面的位置以及螺母压紧面两处设置球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双球面油管头部装置,其包含前球面和后球面,在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头部与燃油系统接头配合处设置前球面,在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头部与高压油管的螺母接触处设置后球面。
在含有垫圈、倒护套的头部结构,则是在垫圈、倒护套背面与管螺母接触处设置后球面。垫圈或者护套在头部冷镦时与头部组装。
前球面和后球面为同心,或两个圆心在同一轴线上保持偏心距A为0.1~20mm。
前球面和后球面的直径相等,或直径的差值在0.1~100mm之间。使得高压油管在安装的时候,头部与接头接触的面、与螺母接触的面两处均为球面。
前球面和后球面通过头部主体上的凸台相连,夹角处尖锐部位倒圆。
所述的前球面,前球面作用于头部与燃油系统的接头匹配的密封面,其球直径5~15mm。
所述的后球面,后球面作用于头部与高压油管的管螺母匹配的密封面(其中包含垫圈或者倒护套背面与高压油管管螺母匹配的密封面),其球直径5~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当入射角稍有偏差时,也可顺利安装,密封面可正常密封。
(2)球面密封使得头部的耐压能力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普通同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2普通偏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3带倒护套的同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4带倒护套的偏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5带垫圈的同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6带垫圈的偏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7鼓型同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图8鼓型偏心球头头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前球面与后球面的偏心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压燃油喷射管的双球面油管头部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设置高压油管接口安装位置三维数据与高压油管两端末位置偏差ΔX为0.7mm,端末入射角偏差1.2度,在高压油管的前密封位置,即油管头部与燃油系统接头配合处设置前球面,球直径为Φ8mm。后密封位置,即油管头部与管螺母处设置后球面,球直径为Φ8.5mm,两球心处于同一轴线上,两球心偏心距为0.5mm。两球面与头部的凸台、管材均使用直线和圆弧过渡。如图1,2所示。
加工完成后将高压油管装配在试验台上,系统压力设置为200Mpa,保压30s,结果是:高压油管无渗油、漏油的情况。高压油管双球面头部的密封性能良好。
实施例2
设置高压油管接口安装位置三维数据与高压油管两端末位置偏差ΔX为0.9mm,端末入射角偏差1.4度,燃油系统的轨为焊接轨结构,在高压油管的前密封位置,即油管头部与燃油系统接头配合处设置前球面,球直径为Φ8mm。后密封位置,即油管倒护套与管螺母处设置后球面,球直径为Φ64mm,两球同心。倒护套与油管头部冷镦组装。如图3,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9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