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7977.6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廉涛;王志文;王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83/16;E05B7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720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插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具体的涉及一种两插锁。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门体锁紧是利用普通行李仓箱锁锁紧,锁舌和锁挡为单点锁紧,且为硬接触,如果使用时间过长,经常会出现锁舌断裂和门体锁不紧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车辆门体表面露出部体积大,同时也会造成的因门体密封不严下雨进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插锁,可以两端锁紧,锁紧可靠,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插锁,包括壳体、锁杆、支杆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锁芯,所述支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杆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相对两端上,且两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锁芯与两个所述支杆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卡接,且可以带动两个所述支杆同时向内收缩或向外延伸,所述锁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锁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杆伸出所述壳体外的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通过锁芯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所述支杆同时反向移动,从而达到开门或关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内部结构精密,其为两端锁紧,接触面大,经久耐用,锁紧可靠,改善了原来因锁具锁不紧造成的门体密封不严下雨进水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锁芯包括锁芯本体和套在所述锁芯本体外的锁芯套,所述锁芯套为由三段弧形块相连的带有缺口的一体成型结构,相邻两弧形块的连接处为凹形卡位。
进一步,所述支杆为由第一方形板一侧的一角与第二方形板另一侧的一角相错连接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方形板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方形板的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半圆形缺口,所述第二方形板远离第一方形板的一端面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形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方形板位于所述壳体外,一个支杆的第一方形板远离所述第二方形板的一端卡接在所述锁芯上的缺口处,另一个支杆的第一方形板远离所述第二方形板的一端卡接在所述锁芯上的一个弧形块上。
进一步,所述锁杆通过第二方形板上的连接孔固定在所述支杆上。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轴套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四个角上,且四个所述固定轴套分别与两个支杆上的四个半圆形缺口相对应,当所述锁芯带动支杆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固定轴套卡在对应的所述半圆形缺口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轴套可以在支杆移动到所需的位置时卡住支杆上的半圆形缺口,从而对支杆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限制所述锁芯转动的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固定轴套上,所述限位卡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凹形卡位形状相匹配的凸形卡头,在所述锁芯转动到所述凹形卡位与所述凸形卡头相对的位置时,所述凸形卡头卡在所述凹形卡位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卡可以在锁芯旋转到极限位置时卡在锁芯的凹形卡位处,避免锁芯旋转过度造成锁紧失灵的情况。
进一步,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锁杆为不锈钢材料构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锁杆采用不锈钢材料,质量有保证,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壳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锁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支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锁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第一种轴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第二种轴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限位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插锁的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锁杆,3、锁芯,3.1、锁芯本体、3.2、锁芯套,3.3缺口,3.4、凹形卡位,4、支杆,4.1、第一方形板,4.2、第二方形板,4.3、半圆形缺口,4.4、连接孔,5、固定轴套,6、限位卡,6.1、凸形卡头,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7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纵人员头部运动指示无人机云台伺服系统
- 下一篇:新型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