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7787.4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2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平华;王纪华;马智宏;李杨;李冰茹;何昭颖;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G01N1/34;G01N1/40;G01N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悬浮 分散 液液微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悬浮 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分散液液微萃取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环境友好的新 型微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水样、饮料、生物等样品中痕量有 机物和无机金属离子的富集分离。该技术用微量注射器将微升级有机 萃取剂和分散剂混合液快速注入到样品水溶液中,形成萃取剂微珠, 均匀分散在有机萃取剂-分散剂-水三者形成的乳浊液中,经高速离心将 萃取相分离,直接进入分析仪器进行测定。根据所用萃取剂性质不同, 离心后萃取剂分为下沉和悬浮两种形式。常规分散液液微萃取使用的 萃取剂一般多为有毒的下沉有机试剂,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应用逐 渐受到限制。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所用萃取剂十一醇、 十二醇、十六烷等密度小于水,无需使用高密度、含氯有毒溶剂,成 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绿色友好的分离富集技术。但是这项技术的瓶颈问 题是,溶液使用常规离心管进行分离后,微升级的萃取液漂浮在上层, 需要用微量注射器吸取,由于常规离心管口径较大,操作稍微不当就 会吸到水,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无法准确定量,且重复性差,如果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还会影响色谱柱的寿命。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含目标化合物的悬 浮萃取剂与样品水溶液的快速分离,大幅减少水混入萃取剂中几率的 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技 术,其溶液使用常规离心管进行分离后,微升级的萃取液漂浮在上层, 需要用微量注射器吸取,由于常规离心管口径较大,操作稍微不当就 会吸到水,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无法准确定量,且重复性差,用气 相色谱仪分析还会影响色谱柱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浮分散液 液微萃取的装置,其包括管体、第一上密封盖体、第二上盖体和下密 封盖体;所述管体为一个两端均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上密封盖 体和第二上盖体均可选择的密封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端,在所述第二 上盖体上还设有连接管;所述下密封盖体与管体的下端密封连接;在 所述管体内还设有活塞阀,所述活塞阀与管体的管壁密封连接,且可 沿所述管体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上端的开口直径小于主管体的直径,且外 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上密封盖体和第二上盖体上均设有与所 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下端的开口直径与所述主管体的直径相同, 且外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下密封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 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为1.0mm-5.0mm,连接管超出所述 第二上盖体的高度为20mm-50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计量刻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阀上还连接有活塞柄,所述活塞柄位于靠 近下密封盖体的一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用于悬浮 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其在管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计了密封盖体, 用于放置和离心时管体的密封;离心后,再利用带连接管的第二上盖 体,通过下端活塞阀的推动,使得悬浮的萃取剂进入连接管中;该装 置可放入冰水浴中,使连接管中悬浮的萃取剂固化,从而与样品水溶 液实现分离,大幅减少水混入萃取剂中的几率,重复性、可操作性强, 且有利于保护仪器,延长使用寿命;另外,连接管设有计量刻度,可 以准确地读出萃取剂的体积,便于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的第 二上盖体和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悬浮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装置的第 一上密封盖体和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主管体;2:第二上盖体;3:第一上密封盖 体;4:活塞阀;5:活塞柄;6:下密封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7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分离回收装置
- 下一篇:超声波索式动态提取浓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