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灯条模组、LED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7773.2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华明正;蔡瑞良;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F21V8/00;G02F1/13357;F21Y103/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模组 背光 以及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条模组、一 种LED背光模组以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侧入式LED背光模组中,LED与导光板的对位性一直是 用户设计上的课题。对位分为横向与纵向的对位;若横向对位有所偏差, 将造成LED发光区域超过导光板的入光面区域,从而导致LED漏光产 生明显光点(hotspot);若纵向对位有所偏差,会导致LED与导光板之间 的间距不稳定,如果间距过小,导光板容易因LED产生的热变质,如果 间距过大,也会产生漏光而降低LED的光使用效率。
目前已有的LED与导光板对位大部分是将LED灯条以背胶贴在背 板上,并通过背板机构的限位来固定LED灯条,然而此种定位方式势必 造成多种公差累积,而公差结构复杂将不利于制程管控。
针对以上方案的缺陷,目前有提出对背光模组增加定位结构,但因 增加了材料与制程,因而帮助不大;还有提出在导光板上设计定位结构, 通过导光板直接与LED灯定位,其虽然减少了背光模组组装的公差,但 导光板材质通常为PC或PMMA,直接触到LED容易黄化变质,因此实 用上也不普遍;此外还有提出改变LED外观来增加限位结构,让导光板 直接与LED限位结构固定,但当用户选用不同的导光板厚度时,LED 共用性就会产生问题,且结构在承力上也相对脆弱,不然就要增加LED 壁厚,导致材料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灯 条模组、一种LED背光模组以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灯条模组,包括LED 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LED。 再者,所述LED灯条模组还包括:对位结构,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 所述多个LED相互间隔开。此外,所述对位结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 的两个侧壁均为形成有用于抵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限位面的阶梯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 LED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多 个LED各自的几何中心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为透明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面高于所述多个LED的顶 面、且所述限位面到所述多个LED的顶面的距离大于0.05毫米(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邻近所述凹槽底面的一 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另一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通过表面贴附固定在 所述电路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 述多个对位结构间隔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前述任 意一种LED灯条模组、导光板、反射片以及扩散板;其中,所述导光板 具有入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以及和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 所述入光面抵接所述LED灯条模组的所述对位结构的所述限位面,所述 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邻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导 光板的邻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 面板和用于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照明的LED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LED背光模组包括:前述任意一种LED灯条模组、导光板、反射 片以及扩散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和所述入光面相接的出光面以 及和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入光面抵接所述LED灯条模组的所述 对位结构的所述限位面,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邻近所述底面的 一侧,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邻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LED灯条上设置对位结构,其可实现 LED与导光板在横向与纵向的精确对位;此外,由于对位结构与LED 灯条是可分离的,因此LED共用性好,对位结构的结构承力也相对较好 且本身不会发热因而可避免导光板遇热黄化。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 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 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7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