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电励磁游标磁阻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6724.7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3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贵;李余毅;姚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1/26;H02K16/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电励磁 游标 磁阻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电励磁的游标磁阻电机,适用于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方面。
背景技术
在要求高转矩低速的直接驱动应用中,工业中常采用和齿轮箱直接相连的传统高速电机或多极对数电机。但此类驱动系统具有噪声大、效率低、维护费用高等缺点。游标磁阻电机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成为一种合适的替代结构。实际上,由于游标磁阻电机固有的游标效应,它在实现低速高转矩的同时,避免了电机极对数的增加,而且游标磁阻结构减少了传统驱动系统的维护保养费用。
基于游标效应,游标结构可以在不增加电机极对数的情况下,产生高转矩。然而,游标电机的主要缺点是功率因数低。在保证输出功率的条件下,功率因数低,则变频器的体积较大,从而增加成本,系统可靠性降低。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常采用永磁体或电励磁的方法。在这两种情况下,电机的运行类似于具有低转矩脉动的无槽转子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励磁磁场不能变化,而电励磁结构正好克服了此局限性。研究表明,定子电励磁方法易产生高饱和,引起电机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提高功率因数又可调节电机转速的转子电励磁游标磁阻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子电励磁游标磁阻电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定子,其呈圆柱状,在柱体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在凹槽内嵌放有电枢绕组,各凹槽之间的凸起部分形成定子齿;
转子,其呈圆柱状,在柱体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凹槽,在凹槽内嵌放有励磁绕组,各凹槽之间的凸起部分形成转子齿;
所述定子与转子同轴套装,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分别供电,通过调节励磁绕组的频率,来实现电机转速的调节。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子为单定子结构,所述定子与转子的齿数不相同。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子为双定子结构,分为直径不同的内定子和外定子,两者呈同轴内外套接,两定子上的凹槽数相同,两者的电枢绕组绕法相同且形成的磁场极对数相同;所述转子同轴夹装在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在转子的内壁和外壁周向均设置有凹槽,且分别嵌放励磁绕组,在两凹槽内嵌放的励磁绕组绕法相同,且形成的磁场极对数相同。
按上述技术方案,设定子齿数为Ns,转子齿数为Nr,定子上的三相分布的电枢绕组的极对数为Pa,转子上的三相分布的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Pe,四者满足如下关系:
|Ns+εNr|=|Pa+εPe|,其中,|Ns+εNr|≠Pa≠Pe≠2Pa≠2Pe,ε=±1。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子上三相分布的电枢绕组的极对数小于转子上的三相分布的励磁绕组的极对数。
按上述技术方案,内定子与外定子齿槽相对设置,或内定子与外定子齿齿相对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子和转子铁心采用硅钢片叠成。
按上述技术方案,励磁绕组采用直流励磁或交流励磁的其中一种方式供电。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子上设置凹槽来嵌放励磁绕组,即采用转子电励磁的方法,设计时,本实用新型的定子极对数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情况使它小于转子极对数;对于传统电机,定子极对数等于转子极对数,在转速恒定情况下,增加转子极对数可以提高定子磁链的交变频率,但同时定子磁链会因转子极对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减少,定子电励磁游标磁阻电机,可以改善上述问题,但由于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都嵌放在定子槽中,调节励磁绕组频率的同时会导致齿部磁密饱从而使得反电势波形发生畸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电机增大极对数会同比例减小定子磁链的矛盾,从而增加磁链交变频率跟定子磁链的乘积,进而增大空载反电动势,增加转矩和功率密度,改善了定子电励磁电机高饱和效应引起的问题;2、既可以采用单定子结构,也可以采用双定子结构,适用性强;3、采用双定子结构时既可以采用齿槽相对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齿齿相对的结构,以进一步减小漏磁通和提高功率因数;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励磁绕组的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适于低速大转矩的应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单定子电励磁游标磁阻电机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6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毂电机及应用该轮毂电机的汽车
- 下一篇:吊扇马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