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膜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物识别门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5422.8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8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于福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赵文成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 采集 装置 具有 生物 识别 门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虹膜采集装置及具有该 装置的生物识别门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不断提 高,利用人本身固有的独特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各个行业越来越青睐于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来替换原有的密 码、射频识别技术来辨别人的身份,用于访问控制、考勤。目前的生物识 别门禁系统采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 静脉识别等,而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组合中,虹膜识别是最具潜力的生物 特征识别技术。因此,虹膜识别在生物识别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亚洲人眼颜色较深,主要成黑褐色,只有在近红外光照射下才可 呈现出丰富的纹理结构,因此具有虹膜识别的门禁装置多采用近红外补光 单元,但增加近红外补光后,近红外光照射人眼,由于虹膜为角膜覆盖, 光线照射到曲率较大的角膜区域会被反射,而反射的光线进入采集装置成 像形成光斑,该光斑可能位于瞳孔区域内、虹膜区域内、巩膜区域内或者 眼睛其他区域,位于虹膜区域内会造成遮挡影响识别,因此为避免造成遮 挡需要研究近红外补光单元的位置布置。现有的一些门禁装置,有的不进 行特别设置,进行虹膜识别时需要用户自己调整角度,对用户的要求较高; 也有的门禁装置将近红外补光单元设置较大的倾角,使得反射光线不进入 采集装置,但此种方式导致整个门禁装置体积增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的虹膜采集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生物识别门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虹膜采集装置,包括用于采集人眼的虹膜图像的虹膜摄像头和用 于进行红外补光的补光单元,所述补光单元的位置布置使得在采集人眼的 虹膜图像时所述虹膜摄像头和人眼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补光单元和人眼中 心的连线之间夹角为θ,其中,4°≤θ≤35°。
一种生物识别门禁装置,所述生物识别门禁装置包括控制处理单元,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有数据采集单元、照明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 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上述的虹膜摄 像头,所述照明单元包括上述的补光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补光单元的位置布置使得在采集人眼 的虹膜图像时所述虹膜摄像头和人眼中心的连线与所述补光单元和人眼 中心的连线之间夹角为θ,其中,θ满足4°≤θ≤35°。本实用新型中,只要 θ满足:4°≤θ≤35°,光线照射到角膜区域反射的光线进入采集装置成像形 成的光斑就不会位于虹膜区域内,因此不会造成遮挡,影响识别。与现有 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虹膜识别时,用户不需要自己调整角度,对 用户的要求低,也无需为了使反射光线不进入采集装置,将近红外补光单 元设置较大的倾角,而造成的体积增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虹膜采集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虹膜采集装置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虹膜采集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虹膜采集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识别门禁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采集装置,如图1-2所示(3 为人眼、5为角膜、6为瞳孔、7为虹膜),包括用于采集人眼的虹膜图像 的虹膜摄像头1和用于进行红外补光的补光单元2,补光单元2的位置布 置使得在采集人眼的虹膜图像时虹膜摄像头1和人眼中心的连线与补光单 元2和人眼中心的连线之间夹角为θ,其中,4°≤θ≤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5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基于无线供电的随身密码记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