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高压油管头部加热软化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5377.6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毛国豪;何丹凤;王玉;黄志伟;李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压 油管 头部 加热 软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油管头部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高压 油管头部加热软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油管生产工艺,常常会采用冷镦成型的方式加工油管头部,然而金属材料 在常温下的加工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 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
若高压油管的头部硬度增加,或高于与之匹配的燃油系统接头的硬度将会带来以 下弊端:
1)头部硬度值的增高,可能会降低燃油密封的可靠性,增加泄漏风险。
2)若高压油管接头硬度高于燃油系统接头的硬度,油管与燃油系统组装、加载力 矩之后,燃油系统的接头将发生损坏变形,燃油系统的损坏将大大增加整个发动机的生产 成本。
随着燃油系统耐压要求的提升,对高压油管头部的密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解决高压油管冷作硬化的工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备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油管头部加热 软化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高压油管头部加热软化的装置,其包含冷却塔和感应线圈;感应加热 线圈与反馈控制系统相连,冷却塔与感应线圈的内孔相连,在感应线圈下方设置一个三爪 夹具,油管的头部设置在感应线圈中心位置,在感应线圈外表面设置一个气体保护罩,气体 保护罩与气体流量控制器相连,流量控制器连接气体储存罐。
所述的气体保护罩下方设置一个红外线热电偶;
具体为:
感应加热线圈与反馈控制系统相连,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加热的温度,感应线圈 内孔与冷却塔相连,其冷却水通过冷却塔循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感应线 圈加热的温度,在感应线圈下方设置一个三爪夹具,油管通过三爪夹具夹住管身,调整油管 的放置高度,使油管头部在感应线圈中心位置,在感应线圈外表面设置一个气体保护罩,气 体保护罩与气体流量控制器相连,流量控制器连接气体储存罐,气体保护罩下方设置一个 红外线热电偶用来测量实际的加热温度,并将数据反馈给反馈控制系统;
所述的感应线圈:双层铜制管,冷却水从感应线圈内孔一端流进,另一端流出至冷 却塔,冷却水循环使用。感应线圈底座与反馈控制相连,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加热的温度。
所述的红外热电偶:测量加热温度,将温度转换为电压形式传递到控制系统,供调 节器进行参数对比,并作出反馈。
所述的反馈控制系统: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加热的温度;反馈控制单元包含调节 单元,给定电位器,红外热电偶;根据反馈的差值,通过时间、频率、功率、气体流量控制加热 温度。
所述的给定电位器:通过电阻分压原理输出一个可调的电压,给控制电路提供一 个与控制输出量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所述的调节器:将生产过程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后根据一 定的调节规律产生输出信号推动执行器消除偏差量,使该参数保持在给定值附近。
所述的气体流量控制器: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分两个模式:升温模式、降温模式, 不同的模式设置不同的流量,与感应线圈共同影响工件的温度。
所述的冷却塔:用于循环感应线圈的冷却水。
所述的气体保护罩:用于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输入保护气体,保护高压油管头部 不出现氧化现象及调节温度。
所述的三爪夹具:用于装夹待热处理的高压油管.
高压油管头部软化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升温
首先,高压油管安装在三爪夹具上,调整高压油管的放置高度,使高压油管头部在 感应线圈中心位置,开启保护气体流量控制器,保护气体的流量设置为升温模式,升温模式 的流量一般为15~45L/min。通保护气体的作用是可以避免油管头部在整个软化过程中表 面氧化;
然后,调节器设置为电流模式,通入高频交流电,设置感应加热线圈装置的控制加 热时间为0.1S~3min,电流量为20%~65%,功率为10~20kw,通过电流量和功率设置感应 线圈的加热温度;
通过控制保护气体的流量及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将油管头部升温至600~1200 ℃;
(2)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臼井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5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淬火压床升降台架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正火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