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醇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4166.0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7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刚;徐辉;李垣图;张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醇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药生产过程中,乙醇沉淀法是常用于中药水提取液的纯化精制方 法,该方法的原理是,药材先经水煎提取,其中生物碱、有机酸盐、氨基 酸类等水溶性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同时也浸提出很多水溶性杂质。醇沉 法就是利用有效成分能溶于乙醇而杂质不溶于乙醇的特性,在加入乙醇 后,有效成分转溶于乙醇中而杂质则被沉淀出来。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杂质保留药物有效成分,因而醇沉单元操作工艺及其设备的适用性将密切 关系着中药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与产品的剂型和质量是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
目前国内中药生产厂家使用的醇沉设备大多为带有夹套的筒体、椭圆 封头、锥形底的圆筒体及特殊的微调旋转出液管组成。锥形底锥角为 60°~90°,醇沉后杂质沉淀于锥底,清液通过管道吸出,罐底安装球阀(浆 状或悬浮状沉淀物排渣)或气动出渣口(渣状沉淀物排渣)。目前,在实 际生产中普遍采用的醇沉方式是将中药水提取液浸膏倒入容器边搅拌边 加乙醇,然后静置24h~72h后放出醇液进行离心或过滤除去沉淀,清理容 器再进行下一批醇沉。传统醇沉设备及操作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为 了达到良好的醇沉效果,必须采用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 醇浓度,有利于除去杂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但此时醇沉操作麻烦, 乙醇消耗量大,而且各批次之间质量不稳定;2)、搅拌速度也是影响醇 沉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搅拌速度过快则能耗增大,噪音增强,且对设备 的材质要求有所提高;搅拌速度过慢,药液中局部乙醇浓度过高,造成沉 淀物包裹有效成分,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沉淀物黏连,难 以过滤分离;3)、醇沉过程操作周期长,不能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 产品回收率低,能源消耗大;4)、排渣困难,醇沉后大量沉淀物聚集罐 底,造成醇沉罐排渣困难,有时只能将沉淀物机械破碎之后再进行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醇沉装置,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醇沉效率高,且能够 实现动态连续醇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醇沉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罐、高压泵、醇沉罐、乙醇罐、缓存罐、离心泵、 离心机和静置罐;所述原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高压泵相连通,所 述高压泵的出口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 伸入醇沉罐顶部的进料口,所述第二管道伸入醇沉罐的一端端安装有将原 料喷洒成雾状的第一雾化装置,所述醇沉罐上部的清液出口通过第三管道 与静置罐相连通,所述乙醇罐的出液口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第四管道, 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伸入醇沉罐下部的溶剂进口,所述第四管道伸入醇 沉罐的一端安装有将乙醇喷洒成雾状的第二雾化装置,所述醇沉罐下部的 醇沉渣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缓存罐相连通,所述缓存罐的出口通过第六管 道与离心泵相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口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第七管道, 所述第七管道的另一端与离心机相连通,所述离心机的液相排出口通过第 八管道与静置罐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醇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装置和第二雾化装 置均为雾化器。
上述的一种醇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罐底部高于所述醇沉罐 顶部1m~2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醇沉效率高,且能够实现 动态连续醇沉,雾化后的原料药液能够与雾化后的乙醇充分接触,且醇沉 后各批次清液之间质量稳定,能够有效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雾化+醇沉的醇沉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工 人的劳动量,生产过程中可以连续不断的进料,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提高了产品的回收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雾化+醇沉的醇沉方式,醇沉后有效成分不容易形 成包裹,而且醇沉后的醇沉渣更容易排出醇沉罐,提高了醇沉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原料罐;2—第一管道;3—醇沉罐;
4—高压泵;5—第二管道;6—第一雾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处理过滤罐
- 下一篇:一种高效斜管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