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返工用线束拆卸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4015.5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4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万伟;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博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返工 用线束 拆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线路端子辅助拆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返工用线束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或电子行业的实际生产中,在线束或者类似的端子连接器件的装配过程中,装配完成的线束会存在线束自身缺陷或相关关联零部件的缺陷而出现需要返工的情况;这样就必须拆除线束端子,让塑胶壳体同线束端子分离,方便返工或进行缺陷零件的替换;由于线束端子前端通常采用卡扣或者倒刺型,如果想将塑料外壳和具有倒刺的线束端子进行分离,就存在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方法是剪断线束或是破坏塑胶壳体结构进行暴力拆卸,这样造成了零件的损坏甚至报废,同时也浪费了操作时间,因此,需要设计新的线束拆卸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返工用线束拆卸工具,此拆卸装置能够简单有效的分离塑料壳体和与之相连的端子,尤其适用于带有倒刺的线束端子,提供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零件损害的可能性,节约了返修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返工用线束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形柱体,方形柱体的尾部加工有通孔,在方形柱体的头部加工有楔形面,楔形面的内部加工有窄插槽,窄插槽后加工有宽插槽,在宽插槽上加工有多个竖槽形成多个插头,所述插头包括连接在楔形面前端的一号上插头和二号上插头,还包括与一号上插头相配合的一号下插头以及与二号上插头相配合的二号下插头,所述窄插槽的间距和线束端子的端子头部的厚度相等,所述宽插槽的间距和塑料外壳的喉形腔的间距相等。
所述方形柱体头部的两侧面加工有对称的倾斜面。
所述插头的头部都加工有倒角。
所述插头能够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方形柱体的头部,所述插头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此拆卸工具能够顺利的对线束端子和塑料外壳进行分离拆除,提高了拆卸效率。
2、在拆卸过程中有效的保护了线束端子免受损害,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塑料外壳和线束端子配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放之后的主视图。
图5为塑料外壳和线束端子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具使用过程中与线束端子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具使用过程中与线束端子以及塑料外壳配合示意图。
图中:通孔1、方形柱体2、楔形面3、二号上插头4、一号上插头5、窄插槽6、倾斜面7、一号下插头8、宽插槽9、竖槽10、二号下插头11、塑料外壳12、线束端子13、端子配合腔1201、上凸起1202、下凸起1203、喉形腔1204、端子头部1301、上倒钩1302、下倒钩1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加图1-7,返工用线束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形柱体2,方形柱体2的尾部加工有通孔1,在方形柱体2的头部加工有楔形面3,楔形面3的内部加工有窄插槽6,窄插槽6后加工有宽插槽9,在宽插槽9上加工有多个竖槽10形成多个插头,所述插头包括连接在楔形面3前端的一号上插头5和二号上插头4,还包括与一号上插头5相配合的一号下插头8以及与二号上插头4相配合的二号下插头11,所述窄插槽6的间距和线束端子13的端子头部1301的厚度相等,所述宽插槽9的间距和塑料外壳12的喉形腔1204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柱体2头部的两侧面加工有对称的倾斜面7。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的头部都加工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能够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方形柱体2的头部,所述插头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
参见图5,为塑料外壳和线束端子装配结构示意图,当塑料外壳12和线束端子13装配完成之后,线束端子13的上倒钩1302和下倒钩1303位于塑料外壳12的端子配合腔1201内部,其中上倒钩1302与上凸起1202相配合,下倒钩1303与下凸起1203相配合,进而形成倒钩结构对线束端子13进行固定,同时上倒钩1302和下倒钩1303张开之后的宽度大于喉形腔1204的宽度,防止其发生脱落。
因此,如果需要对塑料外壳12和线束端子13进行拆除,就需要将上倒钩1302和下倒钩1303压平使其顺利通过喉形腔1204进而对其进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博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博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定位结构的单模漏模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短档距偏心零件的双对称胎模锻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