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3971.1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2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富;吕君义;白永利;李杰;沈尘;肖彩芹;张哲语;赵紫谦;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业 大绳防断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修井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生产现场涉及修井作业,修井作业过程中需要作业机操作起、下管等相关操 作工序,操作过程中作业机滚筒正反旋转带动作业大绳的收放,从而完成相关操作。 其中,大绳通过滚筒转动缠绕,缠绕过程中依靠绳股之间挤压排放缠绕到滚筒上,但 是缠绕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绳股不能顺序缠绕,形成大绳碾压缠绕,一旦出现该情况, 在大绳承重较大情况下,绳股之间产生极大压力,大绳极容易产生断股情况。作业大 绳一旦发生断股,大绳纵向承载力不均衡,极易发生大绳崩断事件,可能引发物体打 击、机械伤害、高空落物等事件,对施工范围内的作业人员构成威胁或直接造成人身 伤害。并且,一旦断股就必须更换新的作业大绳,不但增加了材料费用,而且造成维 修延误工期,降低劳动效率。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 种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可以将作业大绳按 顺序均匀缠绕在作业机滚筒上,防止大绳缠绕时互相碾压损坏断股。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所述作业机包含有作业车 及滚筒,所述滚筒通过其两端的滚轴能转动的放置于所述作业车上的支杆处,所述作 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包括:
支撑部;
齿轮传动装置,设有一主动齿轮及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接在水平放置的 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套接在竖直放置的从动轴的下端,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有一直齿条及一与所述直齿条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 直齿条能水平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传动齿轮套接于所述从动轴的上端 处,所述直齿条上安装有一导环。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立 柱,所述直齿条的两端能移动的穿设于两所述立柱的上端。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其中一所述立柱一侧相对于所述从 动轴连接有一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内嵌设固定有轴承,所述从动轴沿竖直方向穿设于 所述轴承。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在 所述外套筒中,两所述轴承之间设有一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两所述立柱位于所述滚筒轴向的两 相对侧,其下端固定于所述作业车上,所述导环则位于所述滚筒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为圆锥齿 轮。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滚筒一端 的滚轴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其中,所述导环的中心轴呈水平方向设置, 并与所述主动轴的轴向相垂直,其上侧与所述直齿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作业机的大绳防断股装置,通过设置支撑部、齿轮传动装置以 及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在滚筒转动作业的同时,可以依次通过齿轮转动以及齿轮齿条 传动的方式,带动直齿条上的导环移动,从而带动大绳缠绕时移动方位,将大绳缠绕 时的位置按缠绕顺序摆正,最终将作业大绳按顺序均匀缠绕在作业机滚筒上,防止大 绳缠绕时互相碾压损坏断股,极大的提升了该工序的安全性,降低了材料消耗及降低 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业机的组成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做业机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21支撑部211立柱
212外套筒213轴承
214定位套筒22齿轮传动装置
221主动齿轮222从动齿轮
223主动轴224从动轴
23齿轮齿条传动机构231直齿条
232传动齿轮24导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3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