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空调的车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1769.5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洪;吴志鸿;田百洲;王嘉伟;涂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洪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F24F5/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空调 车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站,特别涉及一种能提高等车环境的具有空调的车 站。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易公交车亭,通常是一个具有顶 棚的大的广告牌。第二类是智能化公交车亭,这类公交车亭都安装有一个电子显 示屏,通过定位系统,显示车次和到站时间。第三类是“喷雾制冷”公交车亭, 车亭顶棚四周悬挂着一圈金属喷嘴,用一根拇指粗的银色金属管道连接,管道顺 着站台立柱插入地下,喷嘴间歇喷出白色水雾。但是这三类公交车亭还存在如下 缺陷:第一类简易公交车亭即使具有顶棚,人们还是需风吹日晒的等车,甚至在 无法忍受恶劣环境,直接乘坐出租车,降低了公交车的利用价值。第二类智能公 交车亭基于定位系统计算出电脑公交车的位置,由于影响时间的因素很多,通常 不准确,误差在2-3分钟,且也要让乘客经受风吹日晒。第三类“喷雾制冷”公 交车亭虽然能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每隔30秒喷雾一次,能使站台降温5-7摄 氏度,避免人们在滚滚热浪下等车,但这套喷雾制冷系统的用水却是经过系统净 化的自来水,已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因而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调的车站。该车站 能根据所在地的实时环境、等车人数进行供暖或制冷,以提供舒适的等车环境。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空调的车站,包括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具有空调的车站还包 括:供暖装置,安装在主体框架的内顶部,用于给车站供暖;制冷装置,安装在 主体框架内顶部,用于给车站制冷;感应系统,安装在主体框架外部的侧边缘处, 用于感应环境温度和等车人数;主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暖装置供暖、制冷装置制 冷。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系统包括温度感应器,当所述温度感应器感应的温度到 达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感应器输出温度感应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感应系 统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用于感应人数,当所述红外线感应器 感应的人数达到人数阈值以上时,所述红外感应器输出人数感应信号至所述主控 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感应信号和所述人数感应信号,控制供暖装置 进行供暖或控制制冷装置进行制冷。
作为优选,供暖装置包括环形卤素管。
作为优选,制冷装置包括冷风机、地下储水箱,冷风机通过上水管、补水管、 排水管与地下储水箱连接,冷风机安装在本体外形框架内顶部,地下储水箱安装 在地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站在主体框架的内顶部设置供暖装置和制冷 装置,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环境温度、红外线感应人数,进行供暖或制冷,提高 了该车站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进而吸引更多 的人乘坐公交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和出行次数,从而进行节 能和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框图;
图2是与图1对应的具体结构图;
图3是采光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具有空调的车站10包括主体框架,即本体外形框架,大 部分组成部分均安装在外形框架内部。
密闭装置,主要由透明的钢化玻璃和风幕机组成,钢化透明玻璃安装在主体 框架周围,风幕机安装在钢化玻璃开口顶部。其中,根据空调车站进出口大小以 及风幕机耗能多少决定使不使用风幕机。
供暖装置11,主要包括环形卤素管110,安装在本体外形框架的内顶部,能 够以最好的效果给乘客供暖。其中,环形卤素管为色温偏低,热量偏高的卤素管。
制冷装置12,主要是微型空调,具体包括冷风机121、地下储水箱122,冷 风机121通过上水管123、补水管124、排水管125与地下储水箱连接,保证公 交棚能达到制冷的效果。冷风机安装在本体外形框架内顶部,地下储水箱安装在 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洪,未经王海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1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