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1405.7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敏志;王平;许修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市川南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厂冷却水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水塔是最常用的热交换装置之一,以其简单高效而被广泛应用,常用的冷却水塔,顶部配置有风机等冷却器,辅助空气与水进行热交换,加速冷却水塔内空气对流,进行对水冷却,冷却后的水到达底部的蓄水池进行存储以备后续厂区使用进行供水。
目前常用的一种冷却水塔节能装置(申请号201410682967.2)厂区的热水通过入水管到达高压水泵内,通过高压水泵的输送效果,使热水输送到位于高处的喷淋器上,在通过喷淋器喷到淋水填料上进行有效的散热,但由于厂区内输送的水时常带有空气,且由于厂区较大,不同设备产生的热量均进入入水管,导致入水管内的流速非常的不稳定,且不稳定的水冲击高压水泵导致高压水泵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减缓平衡入水管内的流速,减少高压水泵受到冲击的冷却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水装置装置,包括塔体、高压水泵,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却器、喷淋器、淋水填料、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上设有出水管,所述高压水泵与喷淋器连接,所述高压水泵上设有法兰,所述高压水泵通过法兰连接有入水管,还包括冷却池,所述法兰靠近顶部侧面连接有与入水管相通的缓冲管,所述缓冲管远离法兰一端与冷却池相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池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出水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池上设有支撑架,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在支撑架顶部。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侧面设有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厂区内的热水进入入水管,再进入高压水泵,通过高压水泵将水送入位于高处的喷淋器,水从喷淋器内喷出到达淋水填料出进行冷却,通过重力原因冷却的水到达蓄水池内进行存储,而当水进入入水管内时,带入的气体会在入水管内部的顶部进行随着水流进行移动,当到水到达法兰后,部分水会通过缓冲管进行排出,有效的减缓了入水管内的水压,从而也会带着位于顶部的气体有效的排出,避免了气体对高压水泵的运行产生影响,且当入水管内的压力越高,缓冲管内的流速越大,从而排出的水量越大,而当入水管内的压力较小时,缓冲管内的流速减少,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排出,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水流浮动的大小,且有效的释放了入水管内的压力,避免了高压水泵受到较大的冲击,且从缓冲管内排出的水能到达冷却池内进行自然的冷却,从而减少了塔体内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使用寿命与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塔体;11、冷却器;12、喷淋器;13、淋水填料;14、蓄水池;141、排水口;15、出水管;2、高压水泵;3、法兰;31、缓冲管;4、入水管;5、冷却池;51、连接管;5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冷却水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冷却水装置装置,包括塔体1、高压水泵2,所述塔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却器11、喷淋器12、淋水填料13、蓄水池14,所述蓄水池14上设有出水管15,所述高压水泵2与喷淋器12连接,所述高压水泵2上设有法兰3,所述高压水泵2通过法兰3连接有入水管4,还包括冷却池5,所述法兰3靠近顶部侧面连接有与入水管4相通的缓冲管31,所述缓冲管31远离法兰3一端与冷却池5相通,厂区内的热水进入入水管4,再进入高压水泵2,通过高压水泵2将水送入位于高处的喷淋器12,水从喷淋器12内喷出到达淋水填料13出进行冷却,通过重力原因冷却的水到达蓄水池14内进行存储,而当水进入入水管4内时,带入的气体会在入水管4内部的顶部进行随着水流进行移动,当到水到达法兰3后,部分水会通过缓冲管31进行排出,有效的减缓了入水管4内的水压,从而也会带着位于顶部的气体有效的排出,避免了气体对高压水泵2的运行产生影响,且当入水管4内的压力越高,缓冲管31内的流速越大,从而排出的水量越大,而当入水管4内的压力较小时,缓冲管31内的流速减少,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排出,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水流浮动的大小,且有效的释放了入水管4内的压力,避免了高压水泵2受到较大的冲击,且从缓冲管31内排出的水能到达冷却池5内进行自然的冷却,从而减少了塔体1内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使用寿命与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市川南化工厂,未经临海市川南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1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