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1274.2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5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提示 电路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提示电路及电子设 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通常都设置有用于提示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灯。在现有 技术中,通常利用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或由电子设备的系统为指示灯提供驱 动电压,以控制充电指示灯发光。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中的充电提示电路,一般为以下两种电路:
1、如图1a所示,充电输入端直接与指示灯相连,对指示灯进行供电, 电子设备插上充电器则指示灯亮。这种充电指示电路,指示灯处于常亮状态, 电子设备充电完成后,指示灯依然亮着,无法实现充电完成提示,体验较差。
2、如图1b所示,在充电提示电路中设有一充电IC,即图中的 FAN54015/Fairchild芯片,该芯片的STAT脚与指示灯相连,以控制指示灯 亮灭。STAT脚为开路漏极输出,当电子设备在充电时,充电IC将该引脚拉 至低电平,指示灯亮,当充电完成时,STAT为高电平,指示灯灭。这种实 现方式,具有以下不足:
1、充电提示电路中必须包含充电IC,成本较高;
2、无法实现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切换;
3、无法实现其它情形的指示提醒方式,用户体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 备在充电时,即使电池电压较低,处于低压状态,指示灯也能正常工作,以 完成充电指示提醒,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功能体验,并为实现其它情形的 指示提醒方式提供了可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提示电 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包含:
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至少一指示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 电源输入端、电源控制端以及接地端;
指示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控制端;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共同连接第一输入端;
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输入端;
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接地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含:主处理器、充电 接口、电源管理芯片PMU、电池以及上述的充电提示电路;
充电接口连接第一输入端;
主处理器的一个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
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流源连接电源控制端;
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源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该充电提示电路设置在电 子设备中,充电提示电路的指示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之间,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控制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二三 极管的集电极共同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输入端,第 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接地端相连。通过这种方式, 将两个三极管做开关,当电子设备在充电时,如果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较低, 系统无法启动时,则第一三极管导通,指示灯正常工作;当充电一段时长后, 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上升到开机电压时,系统启动,则开启电源控制端,且 第二输入端输入高电压给第二三极管。此时,第二三极管导通,并使得第一 三极管基极下拉,导致第一三极管截止,指示灯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这样, 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时,即使电池电压较低,处于低压状态,指示灯也能正 常工作,以完成充电指示提醒,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功能体验。并且,在 系统开启后,可以令电源控制端对充电提示电路进行控制,为实现其它情形 的指示提醒方式提供了可能。
另外,充电提示电路还包含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连接于第 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接地端之间;第二电阻连接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接地端 之间。这样,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作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下拉电阻, 从而使得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能够获得稳定的信号输 入,有效的防止三极管的误动作。
另外,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输入端;发光 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能够有效的起到提示作用的同时, 能耗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1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维护及使用的充电器接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直流一体充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