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鼻腔手术用气囊式固定撑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5455.4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1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孙冬冬;饶维;王成果;刘卫平;高大宽;彭程;费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手术 气囊 固定 撑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经鼻腔手术,具体涉及一种经 鼻腔手术用气囊式固定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外科中鼻腔入路的手术越来越 多,适应症越来越宽泛,其不仅拓展了手术者的视野,克服了常规显微神 经外科视觉上的死角,而且手术损伤范围小,效果更佳,还显著缩短了手 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 在经鼻腔手术过程中,因单个鼻孔或双侧鼻孔狭小的范围中要容纳内窥 镜、双极电凝器、吸引器等多个器械,急需专用撑开器,尽可能给术者提 供一个较大的操作空间;同时,内窥镜等器械长期搁置于鼻腔内,吸引器 等又频繁出入鼻腔,容易造成鼻腔粘膜损伤,也需要既能保护鼻粘膜又能 扩大空间的器械,不仅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提高患者预后。
因此,若能发明一种简便可行、效果确实、价格便宜的经鼻腔手术用 固定撑开装置,是本领域医护人员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腔 手术用气囊式固定撑开装置,以解决内窥镜手术操作空间小和鼻腔粘膜损伤 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经鼻腔手术用气囊式固定撑开装置,包括固定鼻夹,所述的固定鼻 夹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充气气囊;
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贯通气囊两端的固定孔、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 孔;
固定孔用于固定放置内窥镜镜头和吸引器,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用 作双凝电机、滴液器和磨钻的操作孔。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充气气囊为双层气囊,内层为充气层,外层为冷敷层。
所述的充气层上连通有充气管道,所述的冷敷层上连通有冷敷液管道。
所述的冷敷层外壁上在充气后形成通气通道。
所述的固定鼻夹上设置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经鼻腔手术治疗中将其应用于鼻腔内,实时、连 续和方便的扩张鼻腔,固定各种手术器械,同时,降低局部皮温,刺激血管 收缩,有效的阻止鼻腔粘膜损伤,对于防治术中、术后并发症,减轻医护人 员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固定鼻夹,2-连接绳,3-充气气囊,4-固定 孔,5第一操作孔,6-第二操作孔,7-透气孔;
(3-1)-充气层,(3-2)-冷敷层,(3-3)-充气管道,(3-2)-冷敷层, (3-4)-冷敷液管道,(3-5)-通气通道。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经鼻腔手术 用气囊式固定撑开装置,包括固定鼻夹1,所述的固定鼻夹1上通过连接绳 2连接有充气气囊3;
所述的气囊3上设置有贯通气囊两端的固定孔4、第一操作孔5和第二 操作孔6;
固定孔4用于固定放置内窥镜镜头和吸引器,第一操作孔5和第二操作 孔6用作双极电凝器、滴液器和磨钻的操作孔。
充气气囊3为双层气囊,内层为充气层3-1,外层为冷敷层3-2,冷敷 层3-2内充水凝胶冷敷液。
充气层3-1上连通有充气管道3-3,所述的冷敷层3-2上连通有冷敷液 管道3-4。
冷敷层3-2外壁上在充气后形成通气通道3-5,便于透气。
固定鼻夹1上设置有透气孔7,便于透气。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用时,首先用固定鼻夹1将整个器材固定于患者鼻 梁上,如图3所示,同时,将充气气囊3塞入鼻腔,事先水凝胶在冰箱内搁 置过,在四小时内保持温度在24-30℃,通过冷敷液管道3-4将水凝胶注入 冷敷层3-2中。然后通过带有阀门的充气导管3-3向充气层3-1内充气,直 至鼻腔扩大到最大程度,固定孔4用于固定放置内窥镜镜头和吸引器,第一 操作孔5和第二操作孔6用作双极电凝器、滴液器和磨钻的操作孔,完成手 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5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整形软骨取出器
- 下一篇:一种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采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