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4929.3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富冈祐子;小野岛江利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曹振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的支承结构,特别地,涉及包括存在于支承构件与 压缩机的脚部之间的防振橡胶和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防振橡胶而连接脚部与支 承构件的支承螺栓在内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1-45124号公报)所示,存在一种 具有防振橡胶和支承螺栓的结构物的支承结构,其中,上述防振橡胶存在于汽 车的框架(支承构件)与车厢等结构物之间,上述支承螺栓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防 振橡胶而连接结构物与支承构件。在专利文献1的支承结构中,采用了将上部 扩张成喇叭状的金属构件嵌插至防振橡胶内部的螺栓通孔的外周面、并在防振 橡胶的螺栓通孔的外周面与金属构件之间形成对螺栓轴向的负载挠曲进行吸 收的空间部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1-4512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支承结构中,相对于螺栓轴向的负载,容易挠曲直至 防振橡胶的面向空间部的部分以压溃空间部的方式发生变形而与金属构件抵 接为止,然后,能利用防振橡胶整体的挠曲吸收螺栓轴向的负载。
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等的内部通过防振橡胶收容有支承于壳 体等的压缩机,此处,也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支承结构相同,采用了具有防振 橡胶和支承螺栓的支承结构,其中,上述防振橡胶存在于支承构件与压缩机的 脚部之间,上述支承螺栓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防振橡胶而连接脚部和支承构件。
然而,在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等中,需要防止因输送时的振动而导致与压 缩机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制冷剂管发生破损,并需要抑制压缩机在运转时的振 动。
对此,当提高防振橡胶的硬度时,能抑制输送时的振动,但可能不能吸收 运转时的振动。另外,即便采用了上述专利文献1的支承结构,因形成于防振 橡胶的螺栓通孔的外周面与金属构件之间的空间部而容易使防振橡胶相对于 螺栓轴向的负载发生挠曲,从而使压缩机大幅振动,因此,可能无法防止因输 送时的振动而导致制冷剂管振动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支承结构,具有:防振橡胶, 该防振橡胶存在于支承构件与压缩机的脚部之间;以及支承螺栓,该支承螺栓 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防振橡胶而连接脚部和支承构件,能同时抑制输送时的振动 和吸收运转时的振动。
第一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是包括存在于支承构件与压缩机的脚 部之间的防振橡胶和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防振橡胶而连接脚部与支承构件的支 承螺栓在内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此外,此处,在防振橡胶的处于脚部与支承 构件的上下方向之间的部分处以不与脚部及支承构件接触的状态设有金属制 的硬度补强构件。
此处,能利用硬度补强构件相对于横向的振动维持柔软度,并能相对于输 送时的振动这样的上下方向的振动提高硬度,因此,能同时实现抑制输送时的 振动和吸收运转时的振动。另外,也能防止硬度补强构件与脚部、支承构件的 接触而导致的损伤。此时,为了相对于上下方向的振动容易获得提高硬度的效 果,硬度补强构件的上端面与配置于硬度补强构件上侧的防振橡胶的一部分无 间隙地接触,另外,硬度补强构件的下端面与配置于硬度补强构件下侧的防振 橡胶的一部分无间隙地接触,这是较为理想的。
第二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 构的基础上,硬度补强构件以不与支承螺栓接触的状态设于防振橡胶。
此处,能相对于横向的振动进一步容易地维持柔软度。另外,也能防止因 硬度补强构件与支承螺栓的接触而产生的损伤。
第三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 压缩机的支承结构的基础上,硬度补强构件配置于防振橡胶的内部。
第四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构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支承结 构的基础上,硬度补强构件是呈筒形状的构件,并配置在防振构件的外周面与 形成于防振橡胶的供支承螺栓贯穿用的通孔的外周面之间。
此处,通过将筒形状的硬度补强构件配置于防振橡胶的外周面与支承螺栓 用的通孔的外周面之间,能以不与支承螺栓接触的状态将硬度补强构件设于防 振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4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可重构天线的改进及与其相关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