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大灯排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4738.7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军;姜浩达;吴朝俊;王军超;薛鹏林;王红军;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建新胶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1/00 | 分类号: | F21V31/00;F21W101/02;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大灯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大灯排气管。
【背景技术】
排气管作为汽车大灯的重要零部件,其使用环境非常恶劣,要经受高温等恶劣条件,所以要求其具备很高的性能。目前市面上的排气管包括固定在一起的软管及锁定部。软管为直径相同的中空管,其一端插入锁定部以和锁定部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套接在汽车上的其他部件上。由于软管的直径相同,在组装时,无法确定软管的套接位置,往往造成套接不稳,容易松脱的现象,造成故障的产生。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排气管,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方便组装且套接牢固的汽车大灯排气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大灯排气管,包括固定在一起的软管及锁定件,所述软管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一端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阻挡部及套接部,套接部的直径大于阻挡部的直径,阻挡部的直径大于主体部的直径,阻挡部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主体部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及第五软管,第一软管与锁定件连接在一起,第五软管与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二软管与第三软管之间、第三软管与第四软管之间及第四软管与第五软管之间的连接处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的弯折角度为钝角,第二软管与第三软管之间、第三软管与第四软管之间及第四软管与第五软管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锁定件的直径大于软管的主体部的直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组装至其他部件上时,直径较大的套接部非常容易组装,当组装至阻挡部时,由于阻挡部的直径变小,会阻止进一步的组装,提示操作者已组装到正确位置,使得软管套接牢固,不会发生松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大灯排气管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包括固定在一起的软管1及锁定件2。
软管1包括主体部10及位于主体部10一端的连接部11。主体部1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软管12、第二软管13、第三软管14、第四软管15及第五软管16。第一软管12与锁定件2连接在一起,第五软管16与连接部11连接在一起。第一软管12与第二软管13的弯折角度为钝角。第一软管12与第二软管13之间、第二软管13与第三软管14之间、第三软管14与第四软管15之间及第四软管15与第五软管16之间的连接处为弧形。第一软管12与第二软管13的弯折角度为钝角。第二软管13与第三软管14之间、第三软管14与第四软管15之间及第四软管15与第五软管16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使得锁定件2与连接部11朝向垂直的两个方向,不需要弯折软管1即可连接方向垂直的部件,防止软管1折弯后造成的不通畅。连接部1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阻挡部110及套接部111。套接部111的直径大于阻挡部110的直径;阻挡部110的直径大于主体部10的直径。阻挡部110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锁定件2的直径大于软管1的主体部10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的软管1设有主体部10及位于主体部10一端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阻挡部110及套接部111。套接部111的直径大于阻挡部110的直径;阻挡部110的直径大于主体部10的直径。阻挡部110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本实用新型汽车大灯排气管组装至其他部件上时,直径较大的套接部111非常容易组装,当组装至阻挡部110时,由于阻挡部110的直径变小,会阻止进一步的组装,提示操作者已组装到正确位置,使得软管1套接牢固,不会发生松脱的现象。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建新胶管有限公司,未经宁海建新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4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螺母铆接模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盐碱传热治疗腰带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