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24295.1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2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曾赟;杨萍;张梅;李清;马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 地址: | 625014 四川省雅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环境监测 传感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监测设备,具体为一种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装置,属于环境监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指的是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的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而二氧化碳、光照等都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必要条件,因为温室物种单一,对于这些条件的自然调节能力很弱,为了使温室内的植物正常生长,那么就需要我们进行人工调节,而调节的前提是对温室内的条件有个清晰的了解,现在的了解方式大多只是通过温度计,湿度计或者感官感受来进行了解,判断的误差很大,而对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他的情况往往无法了解,这样我们对温室环境进行干预时就很难把握尺度,可能还会对温室环境起到破坏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蓄电池、扦插杆、传感器组、USB数据接口、充电口、上盖、螺钉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底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给电路板供电,所述外壳右侧面上设置有USB数据接口和充电口,所述USB数据接口通过数据线和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充电口通过电线和蓄电池相连接,所述传感器组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凸出外壳,所述扦插杆固定在外壳底部,所述扦插杆内部底端设置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和电路板相连接,所述上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外壳顶部。
优选的,为了保证装置的灵活性和活动半径,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
优选的,为了使得装置不受传输线路的局限,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蓝牙收发模块。
优选的,为了可以测量多项指标,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优选的,为了方便装置存放和输送,所述扦插杆为多节可收缩样式。
优选的,为了保护内部元器件,所述上盖和外壳之间经过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装置设计合理,蓄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电池不仅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和活动半径,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蓝牙收发模块,使得装置不受传输线路的局限,移动和调整测量位置时很容易,配合USB数据口,可进行有线和无线两种测量数据传输,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传感器组包括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配合扦插杆中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多项指标,有利于工作人员根据反馈数据及时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调整,扦插杆为多节可收缩样式,减小了装置的体积,方便整个装置存放和输送,上盖和外壳之间经过密封处理,使得装置内部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防止内部电路板等原件在温室中受到影响,能够保护内部元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扦插杆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电路板,3、蓄电池,4、扦插杆,5、传感器组,6、USB数据接口,7、充电口,8、上盖,9、螺钉和10、土壤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4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