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22962.2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城;许正建;陈正行;李永富;丁霜霜;李俊丽;罗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百奥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7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检测 玉米 中黄 曲霉 毒素 sub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等在自然界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毒性大,致癌力强,而且理化性质相对较稳定,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B1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不仅影响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而且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但薄层色谱法操作繁琐、耗时、易受分析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方法的精确性很差;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同时检测多种毒素,灵敏度较高,但要求样品纯度高,仪器昂贵,难以普及;酶联免疫法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缺点。
利用黄曲霉毒素B1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出天然荧光的特性,对其激发产生的荧光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而且可以准确定量的特点。使用荧光检测器来检测超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被广泛用来作为黄曲霉毒素的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但是,采用荧光法检测通常需要与高效液相色谱、前处理分离技术等方法联用。免疫亲和柱法常作为此方法的前期处理方法,这就增加了检测成本和实验步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速度的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包括CCD、灯管、传输带与设备外壳;传输带贯穿设备外壳,且在传输带上方的设备外壳为密封外壳;CCD、灯管安装在设备外壳内部的顶端,且CCD位于设备外壳顶部中心位置,灯管包括第一灯管、第二灯管、第三灯管、第四灯管,第一灯管、第二灯管、第三灯管、第四灯管的大小、型号相同,且均匀等距的分布在CCD的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CCD还与电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灯管采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属于荧光检测法,它是直接检测样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B1,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等步骤,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检测速度,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连续不断的检测不同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且不影响其他样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灯管、2-第二灯管、3-CCD、4-第三灯管、5-第四灯管、6-传输带、7-设备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仪,包括CCD3、灯管、传输带6与设备外壳7。传输带6贯穿设备外壳7,且在传输带6上方的设备外壳7为密封外壳。CCD3、灯管安装在设备外壳7内部的顶端,且CCD3位于设备外壳7顶部中心位置,灯管包括第一灯管1、第二灯管2、第三灯管4、第四灯管5,第一灯管1、第二灯管2、第三灯管4、第四灯管5大小、型号相同,且均匀等距的分布在CCD3的四周。灯管采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CCD3还与电脑连接。
将上述检测仪用于在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传输带6带动待测玉米从设备外壳7中均速流过,玉米中有黄曲霉毒素B1的部分在紫外灯照射下会发出蓝绿色荧光,荧光的强弱(光强)反应了黄曲霉毒素B1浓度的多少,光强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百奥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百奥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2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