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后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2407.X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良永圭太;稻垣英孝;林真人;西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J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丁利华;马佑平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后车门。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后车门,车窗用开口部与嵌入式玻璃部通过分隔条隔 开,后车窗玻璃可升降地设置在车窗用开口部(参照专利文献1)。
分隔条,其截面呈字状,保持引导后窗玻璃的后边缘的导槽。
而且,分隔条的上端部、中间部、下端部通过支架分别安装在车门内板上。
在这里,由于后车窗玻璃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曲率,因此分隔条的下 部往往相对于车门内板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保持较大的间隔。
因此,以往,在将分隔条的下端部安装在后车门内板时,使用以下两种结构。1)在 与分隔条的下端部相对的车门内板处,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较大的突出部,并将 预先焊接在分隔条下端部的支架用螺栓紧固在突出部上。2)通过在车门内板形成突出部, 较佳地确保了支架的高度,并且将预先焊接在分隔条下端部的支架用螺栓紧固在车门内板 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2012-76614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前者的结构中,由于在车门内板上形成较大高度尺寸的突出部,因此不利 于确保车门内板的成形性。
此外,在后者的结构中,由于支架的高度尺寸较大,因此不利于确保分隔条的安装 强度。此外,在车门内板和外板接合后,从那些板的开口部插入分隔条时,支架很容易与开 口部干涉,不利于装配作业性的改善。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确保车门内板的 成形性还能够确保分隔条的安装强度,并且还有利于改善装配作业性的车辆用后车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后车门,车窗用开口部和嵌入式玻璃部 由分隔条隔开,在所述分隔条中固定有引导升降所述车窗用开口部的后车窗玻璃的后边缘 的导槽,其特征在于,第1支架通过焊接安装在构成所述后车门的内板上,在所述分隔条中 间部的下方,在所述分隔条下端的上方处,在保持对于在该处所述导槽的所述后车窗玻璃 的后边缘的引导功能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安装有第2支架,所述第1支架和所述第2支架,通 过螺栓从所述内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得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后车门,所述第1支架从所述内板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而设。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后车门,所述第2支架从所述第1支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 出而设。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后车门,所述第1支架包括:上下保持间隔并通过焊接而安装 在所述内板的上安装片和下安装片,从所述上安装片和所述下安装片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立起的上下支柱,以及连接所述上下支柱前端的安装片,
所述第2支架包括:在所述分隔条的中间部的下方,通过焊接安装在所述分隔条下 端的上方处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第1片部,以及从第1片部的端部立起的第2片部, 所述安装片和第2片部重合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第1支架和第2支架,在分隔条的中间部下方,将分隔条下端 的上方处固定在内板上。
因此,在内板不必形成朝向外板突出较大的突出部,可以将分隔条的下部安装在 从内板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偏转处。
因此,能够确保内板的成形性,而且还有利于减少成本。
此外,由于使用螺栓紧固预先通过焊接安装在内板上的第1支架和通过焊接安装 在分隔条上的第2支架,可以缩小第2支架的高度尺寸,有利于确保分隔条的安装强度。
此外,由于能够缩小安装在分隔条的第2支架的外形尺寸,因此在车门内板和外板 接合而构成车门主体之后,从那些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开口部插入分隔条时,变得容易插入, 有利于改善装配作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1支架和第2支架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构成,有利于减少成本,且 有利于改善装配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车门的分解图。
图2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车门的内门板图。图3是从 图2的A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门的图。
图4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5(A)是第1支架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B箭头方向视图,图5(C)是图5(A) 的C箭头方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2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冶金行业的电动平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单滑轨推拉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