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自然光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9329.8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福;熊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升高亮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自然光 作为 背光源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采用自然光作为 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一般均设有显示屏及背光源,在其工作时,通过 背光源发光,使得其显示屏屏幕呈现亮光色彩,从而达到理想的画面显示效 果。
而在整个的显示器工作的过程中,相应的背光源部分却占据着较为巨大 的能耗,其一般占据总能耗的90%左右,换言之,其耗电量是非常大的,因 此,在显示器技术领域,如何降低背光源部分能耗,以使使用起来更加节能 环保等,则是势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藉此,针对上述现状,设计出一款采用自然光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 置,以使大大降低背光能耗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采用自然 光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自然光作 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晶显示屏及用以固定所述 液晶显示屏的固定框架;
其中,所述固定框架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液晶显示屏成像的屏幕控制板、 用以传输信号源至所述屏幕控制板的逻辑板及用以向所述逻辑板传输音视频 信号的驱动板;所述屏幕控制板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一软排线与所述逻辑板 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逻辑板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二软排线与所述驱动 板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驱动板上设有主控模块及与所述主控模块相 连接的用以外接播放终端的数据传输接口。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层、位于所述液晶层前端面的第一光 学偏转片及位于所述液晶层后端面的第二光学偏转片;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偏转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为30度-60度;所述第二光 学偏转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为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学偏转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为45度。
优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为LVDS接口。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的音视频播放模块 及用以存储音视频数据的存储模块。
优选地,所述驱动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的USB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一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固设于所述固定框架的后端, 以使将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后端面相盖合。
优选地,所述透光玻璃的后端面涂有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自然光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具体实施时,适用于白天,采用自然光作为背光源,在通过所述数据传输 接口连接音视频播放终端后,即可在所述液晶显示屏上播放所需要播放的音 视频,而且,播放效果几乎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同,在省去了背光源的同 时,也使得能大大的减少能耗,使得节能环保。
其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层、位于所述液 晶层前端面的第一光学偏转片及位于所述液晶层后端面的第二光学偏转片; 所述第一光学偏转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优选为45度,所述第二光学偏转片的偏 振方向夹角为90度,如此,即使得所述第二光学偏转片吸收自然光效果最好, 所述第一光学偏转片释放光效效果最好,使得所述液晶显示屏整体播放效果 能达到最好。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驱动板上还设有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的音视 频播放模块及用以存储音视频数据的存储模块,且所述驱动板上还设有与所 述主控模块相连接的USB接口,如此,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的过 程中,可不需要外接音视频播放终端,可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直接播放所述 存储模块所存储的音视频,另一方面,通过所述USB接口插接U盘,即可播 放所述U盘内所拷贝的音视频,从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应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升高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升高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9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