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7598.0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焕琥 |
主分类号: | A61M5/46 | 分类号: | A61M5/46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5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辅助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神经内科中面部痉挛疾病也称面部肌肉抽搐、半面的痉挛,是面部不由自主的发生不规则的抽搐,常因患者下眼睑的轻微抽搐,导致了面部的肌肉抽搐。抽搐情况、程度各不相同,或因环境、情绪变化,比如,在紧张、激动、疲劳时会导致抽搐症状加重,但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的环境下会消失,面部肌肉抽搐一般以口角肌肉较为明显,一般都是单侧抽搐,两侧面部抽搐少见。
目前,神经内科在对面部痉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都是采用耳后进针给药的方法,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医生在患者耳后乳突的位置进行30度进针给药,进针深度2厘米,给药后针筒拔除,针头留置10分钟,待患者面部瘫痪后,再将针筒注入治疗药物通过留置针头进行给药治疗。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工具,使现有的治疗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针头的长时间留置容易因患者的移动而脱落,给医生带来不便,影响治疗效果。
2、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难以控制,给医生增加了治疗难度同时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治疗装置,它结构简单,便于医生控制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同时防止针头掉落,降低医生治疗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治疗装置,包括设有开口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下方设置两个对称的伸缩支柱,所述伸缩支柱底部设置U型弹性卡板,所述固定圈侧壁上设置滑动通槽,所述固定圈顶部设置与滑动通槽连通的固定通槽,所述滑动通槽内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竖直设置螺杆,所述螺杆通过固定通槽暴露在固定圈外部,所述螺杆上安装紧固螺母,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圈的一端滑动设置套筒,所述伸缩杆一端设置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两端内嵌第一磁铁,所述T型滑块与水平面呈30度角,所述套筒上设置与T型滑块相适应的滑槽,所述伸缩杆与套筒之间通过T型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两端内侧壁上内嵌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第二磁铁,所述滑槽的长度比T型滑块的长度长2cm。
所述固定圈一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耳塞。
所述耳塞上套有耳塞套。
所述固定圈内侧设置棉垫。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U型弹性卡板将本装置固定在患者肩部,然后再调整伸缩支柱,将其固定,调整好套筒的位置;使滑槽上端内壁与T型滑块接触,完成套筒的位置调整,然后将带有针头的针筒安装在套筒内,推动滑动套筒进行进针,当滑动套筒上的滑槽下端与T型滑块接触时,由于滑槽的长度比T型滑块的长度长2cm,滑动套筒带动针头运动距离为2cm,此时进针深度为2cm,便于医生控制进针深度;另外,当进针完成后,由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合,套筒不会滑动,可以有效固定针头,防止针头掉落;并且,T型滑块与水平面呈30度角,套筒沿着T型滑块运动,方便控制进针角度,有效降低医生治疗难度,减轻患者痛苦。
2、固定圈一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耳塞,将耳塞塞到患者耳部进一步加强固定圈的稳定性。
3、耳塞上套有耳塞套,一方面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另一方便可以随时更换耳塞套,增加本装置的卫生性,避免交叉感染。
4、固定圈内侧设置棉垫,增加本装置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固定圈;2、伸缩支柱;3、U型弹性卡板;4、耳塞;5、滑动通槽;6、固定通槽;7、伸缩杆;8、螺杆;9、紧固螺母;10、套筒;11、T型滑块;12、第一磁铁;13、滑槽;14、第二磁铁;15、耳塞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焕琥,未经刘焕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7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