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6234.0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全;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407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板 固定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踏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车用的踏板固定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队在抢险救灾时,部分消防车需要较好的越野性能,以满足经过各种崎岖复杂的道路到达救灾现场,所以现有的消防车的厢体底板设置得离地面比较高。消防员需要借助踏板来回上下消防车,在踏板上操作仪器或者借助踏板上下存取消防器械。然而,消防车的国家标准中,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要小于450毫米。现有的消防车中,大部分的踏板都是固定安装,在使用中和平时不使用时都是展开的,当踏板距离地面过高时,会影响到消防员的灭火工作的秩序、速度和效率,甚至容易导致消防员不必要的损伤并难以满足国家标准;当踏板距离地面过低时,又不利于在消防车复杂道路行驶,在行车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满足消防车行车时踏板距离地面较高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需要使用踏板时踏板距离地面较低的要求的踏板固定翻转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包括踏板、支架总成、驱动机构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折弯结构的首翻转部、连接翻转部和用于安装踏板的尾翻转部;连接翻转部与支架总成铰接;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支架总成铰接,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首翻转部铰接;支架总成设置有对首翻转部限位的抵压部。
优选的,支架总成包括相互垂直固定的横支架和竖支架,连接翻转部与竖支架铰接,首翻转部与连接翻转部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90°~150°,连接翻转部与尾翻转部之间形成钝角,首翻转部与尾翻转部的延长线相互垂直。
优选的,横支架和竖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
优选的,翻转机构的竖支架设置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竖支架,翻转机构设置为两个相互对称的竖支架并与其对应的竖支架铰接。
优选的,横支架设置有矩形孔,横支架通过垫板和矩形孔与消防车厢体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竖支架设置有旋转轴孔,连接翻转部通过旋转轴孔与竖支架铰接。
优选的,旋转轴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旋转轴孔沿竖支架的垂直方向分布。
优选的,首翻转部可拆卸安装有调整件,调整件与抵压部抵接。
优选的,驱动机构设置为气弹簧。
优选的,踏板通过垫板与尾翻转部连接,尾翻转部设置有与踏板连接的矩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包括踏板、支架总成、驱动机构和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折弯结构的首翻转部、连接翻转部和用于安装踏板的尾翻转部;连接翻转部与支架总成铰接;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支架总成铰接,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首翻转部铰接;支架总成设置有对首翻转部限位的抵压部。需要使用踏板时,通过驱动机构推动首翻转部,翻转机构即可通过与支架总成铰接实现翻转,由于翻转机构的特殊折弯结构,驱动首翻转部即把尾翻转部上的踏板翻至所需要的位置;不需要使用踏板时,驱动机构拉动首翻转机构,即可翻转尾翻转部从而收起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踏板固定装置可满足消防车行车时踏板距离地面较高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需要使用踏板时,踏板距离地面较低的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在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板固定翻转装置在使用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架总成1、横支架11、竖支架12、旋转轴孔121、抵压部13;
翻转机构2、首翻转部21、连接翻转部22、尾翻转部23;
驱动机构3;
踏板4;
加强板5;
调整件6;
矩形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6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