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熔碱池的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16221.3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2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谋;高荣权;何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52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熔碱池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油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熔碱池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一般调和油生产工艺主要都是,主要成分添加多种添加剂之后搅拌,控制一定温度,生产出产品。其主要设备是反应釜,通常添加物料和添加剂主要由人工将物料倒入反应釜内,或用泵与反应釜上端联通,通过泵将物料打入调和釜内,这样做加入的量不易控制,当添加料为稠状物时不易添加。
专利号为20112028446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带熔碱池的调和釜,包括调和釜、熔碱罐,所述的调和釜上端与熔碱罐下端通过管道联通,管道前端后端均设有控制阀,管道与调和釜上端管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熔碱罐上端开口,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由电机控制转动。本实用新型虽然一定程度上使得物料加入调和釜的量实现了可控制性,以及降低添加到调和釜的物料为稠状物的几率,但这种简单的纯机械方式控制力度不足,无法更好地保证物料的混合均匀度、纯净度(添加剂未未受到杂质污染)以及温度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熔碱池的反应釜,在机械手动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电气控制功能,解决了反应釜内添加物料不易控制的问题,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熔碱池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熔碱罐,所述熔碱罐上端开口,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由电机控制转动,所述的反应釜上端与熔碱罐下端通过直流管道联通,直流管道前端后端均设有手动控制阀,直流管道与反应釜上端管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直流管道上设有一检液盒,所述检液盒内设有物料混合均匀度探头、物料纯净度探头、物料温度探头,所述检液盒外部底端上固定有一电气控制器,所述检液盒右端出口处位于直流管道上设有一电磁控制阀;
所述检液盒上端和熔碱罐上端端通过回流管道联通,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高压泵和电磁控制阀;
所述检液盒底端连接有泄料管道,所述泄料管道上设有电磁控制阀;
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对称布置的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搅拌叶片的内部均设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与电机电连接;
所述电气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与物料混合均匀度探头、物料纯净度探头以及物料温度探头通讯连接,所述电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控制阀、高压泵以及电机电气连接。
工作流程:三个电磁控制阀一开始都处于关闭状态,物料流入检液盒后,由三个探头实时进行数据检测,并将监测数据传递到电气控制器,电气控制器实时分析数据并输出控制信息:若物料的混合均匀度、纯净度、温度都符合要求,则电气控制器控制开启直流管道上的电磁控制阀(另外两个电磁控制阀仍处于关闭状态),物料顺着直流管道流入反应釜;若物料的混合均匀度不满足要求(比如稠状物)或者物料温度不符合要求,电气控制器控制开启回流管道上的电磁控制阀(另外两个电磁控制阀仍处于关闭状态),再控制高压泵将物料顺着回流管道重新泵回熔碱罐,重新搅拌加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电机内并联有一回路用于连接加热电阻丝,边搅拌边加热;若物料的纯净度不符合要求(添加剂中受到污染含有杂质),电气控制器控制开启泄料管道上的电磁控制阀(另外两个电磁控制阀仍处于关闭状态),将物料通过泄料管道排出。
其中,所述电气控制器是基于ARM内核的16/32位单片机系统。
其中,所述所述搅拌轴、搅拌叶片均为具有优良导热性材料制成。可为物料加热,促进物料和添加剂的混合均匀度。
其中,所述物料温度探头不要求温度测量的精确性,所测量值是物料的温度范围。
其中,所述直流管道、回流管道、泄料管道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三者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只在熔碱池和反应釜之间设置一条直流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置检液盒以及配套的回流管道和泄料管道,在机械手动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电气控制功能,解决了反应釜内添加物料不易控制的问题,更好地保证了物料在进入反应釜之前的混合均匀度、纯净度以及温度范围满足产品后续制作要求,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6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聚合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硅胶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