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防撞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5903.2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锦鑫;张圣;司志涛;庄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22 | 分类号: | B60T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防撞 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防撞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工厂自动化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逐步发展,自动搬运设备 作为实现联系和调节离散型物流系统以使其连续化作业的必要手段,得到了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AGV,尤其是叉车式AGV,作为一种常见的移动式 机器人,装备有电磁和光电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制定的轨迹进行自动行 驶,在物流装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多辆AGV共同运行及复杂的工 厂环境中,移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一直备受重视。因此,在AGV上安装防 撞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现有技术中的防撞装置,通常采用光电传感器防撞或者机械防撞技术。 具体的,光电传感器通常能够扫描到障碍物并向控制器发出制动信号,使车 体在碰到障碍物前停住;机械防撞通常用防撞板使车体在发生碰撞时,具备 一定的防撞能力,防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目前以光电式防撞为主。
然而,光电传感器防撞容易因不可预知因素而使传感器失效,使车体不 能保证及时刹车,影响移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防撞系统及车辆,能够可靠地实现车辆防撞功 能,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防撞系统,包括: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接 触式防撞检测装置和制动控制器;
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设置在车体前端,用于检测车体是否将要和障碍 物碰撞;
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包括弹性防撞栏与撞击传感器,弹性防护栏设置在 车体前侧,弹性防护栏与车体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撞击传感器用于检测弹性 防护栏是否已经和障碍物碰撞;
制动控制器分别与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以及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电连 接,制动控制器用于当车体将要和障碍物碰撞或者当车体已经和障碍物碰撞 时,对车体进行制动。
进一步地,弹性防撞栏包括支架与横置在车体前侧的弹性梁,支架连接 车体与弹性梁。
进一步地,撞击传感器为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弹性梁产生的形变 位移。
更进一步地,弹性梁呈U型且围绕于车体前侧。
更进一步地,支架包括相对于车体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 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与弹性梁的两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支架与车体螺接。
更进一步地,弹性梁为弹簧钢弹性梁。
进一步地,弹性防撞栏包括弹簧与设置在车体前侧的防撞板,弹簧一端 与车体连接,弹簧另一端与防撞板连接。
进一步地,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包括激光测距雷达、超声波测距雷达 和红外线测距雷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及任一车用防撞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防撞系统,包括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接触式 防撞检测装置和制动控制器;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设置在车体前端,用于 检测车体是否将要和障碍物碰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包括弹性防撞栏与撞 击传感器,弹性防护栏设置在车体前侧,弹性防护栏与车体之间具有缓冲间 隙,撞击传感器用于检测弹性防护栏是否已经和障碍物碰撞;
制动控制器分别与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以及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电连 接,制动控制器用于当车体将要和障碍物碰撞或者当车体已经和障碍物碰撞 时,对车体进行制动。这样通过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和接触式防撞检测装 置分别实现防撞功能,两个装置可相互备份,并均可以对车体进行制动,从 而有效的保证了车辆及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用防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车用防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非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
2:接触式防撞检测装置;
11:激光测距雷达;
21:弹性防撞栏;
22:撞击传感器;
211:支架;
212:弹性梁;
221: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5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