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户外运动GPS定位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3961.1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2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奇鹭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3/00 | 分类号: | A43B3/00;A43B23/02;G01S19/42;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曾捷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外运动 gps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运动GPS定位鞋。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已有多种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鞋子,这些鞋子既可以在户外运动时作应急联络使用,也可以在老人、小孩等人士外出迷路时,依靠该GPS定位鞋的帮助与家人取得联系。但是现有GPS定位鞋存在如下缺点:1、鞋底是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将GPS定位装置放置在鞋底极易造成零部件短路或损坏现象;2、GPS定位装置设置在鞋底,在需要对鞋子进行清洗或日常维护时,难以将其取出;3、现有定位鞋仅具有定位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户外运动GPS定位鞋,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GPS定位装置设置于鞋底而产生的易短路以及不易清洗的问题,同时还增加了定位鞋的使用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外运动GPS定位鞋,包括鞋底、与鞋底连接的鞋帮以及设于鞋帮上的鞋带和鞋舌,所述鞋帮一侧靠近领口位置设置有一中空的第一夹层结构,该第一夹层结构的内外表面分别为鞋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该第一夹层结构内设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鞋帮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一夹层结构相通的第一拉链式开口,所述鞋帮另一侧靠近领口位置设置有一中空的第二夹层结构,该第二夹层结构的内外表面分别为鞋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该第二夹层结构内设置有振动装置以及与该振动装置电连的控制装置,所述鞋帮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二夹层结构相通的第二拉链式开口,该第二拉链式开口下方设置有向外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内部设置有朝向地面且与上述控制装置电连的距离感应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层结构和第二夹层结构的侧壁均设置有缓冲层。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由缓冲防水棉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层结构与第二夹层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拉链式开口与第二拉链式开口均左右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将GPS定位装置设置于鞋帮的夹层结构内,使得其不再设置于鞋底,解决了现有鞋底易潮湿造成短路的问题,同时在需要对鞋子进行日常维护或清洗时也便于将其与鞋子分离,GPS定位装置设置于夹层结构内,不会对鞋子的整体美观产生任何影响;另外,在鞋子上还增设有振动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距离感应装置,使得人们在户外登山运动抬脚落下时,距离感应装置会自动感应落脚点的高度,一旦超出正常落脚高度即通过振动装置予以报警,避免脚部突然踏空而造成摔倒、跌落的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鞋底;2、鞋帮;3、鞋舌;4、鞋带;5、第一夹层结构;6、GPS定位装置;7、第一拉链式开口;8、第二夹层结构;9、振动装置;10、第二拉链式开口;11、凸起部;12、距离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运动GPS定位鞋,包括鞋底1、与鞋底1连接的鞋帮2以及设于鞋帮2上的鞋带4和鞋舌3,所述鞋帮2一侧靠近领口位置设置有一中空的第一夹层结构5,该第一夹层结构5的内外表面分别为鞋帮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该第一夹层结构5内设置有GPS定位装置6,所述鞋帮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一夹层结构5相通的第一拉链式开口7。
如图2所示,所述鞋帮2另一侧靠近领口位置设置有一中空的第二夹层结构8,该第二夹层结构8的内外表面分别为鞋帮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该第二夹层结构8内设置有振动装置9以及与该振动装置9电连的控制装置,所述鞋帮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二夹层结构8相通的第二拉链式开口10,该第二拉链式开口10下方设置有向外的凸起部11,该凸起部11内部设置有朝向地面且与上述控制装置电连的距离感应装置12。第一夹层结构5与第二夹层结构8,以及第一拉链式开口7与第二拉链式开口10均左右对称设置,增强本实用新型定位鞋的美观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层结构5和第二夹层结构8的侧壁均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由缓冲防水棉制成,其可以起到防止夹层结构内部的GPS定位装置6和振动装置9等零部件短路或挤压损坏等问题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奇鹭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奇鹭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3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